自省兩三言

2021-08-25 06:44:01 字數 1940 閱讀 6861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十二、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十三、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十五、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十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十七、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二一、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學佛第乙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汙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二四、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二五、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二六、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三一、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後,你要看什麼都很順。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三五、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三六、乙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三八、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乙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型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型。

四一、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四

二、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四三、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淒涼啊!

四五、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四六、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型。

四九、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文案學習兩三事

一 追熱點的三個原則 三觀正 不能盲目追逐熱點話題 速度快 6小時內 關聯度強 話題和產品 表述簡單 利於記憶 二 追熱點步驟 每天檢視搜搜熱點和微博大號,找關聯,做創意 三 互動的套路 先問兩 三個具體問題,找到對方的興趣點 出題和遊戲,icebreaker games 破冰遊戲 拉近陌生人之間的...

技術架構兩三語

一 b 審視架構,多視點 b color darkred 摘錄 color 從靜態的角度,架構要回答乙個系統在技術上如何組織 從變化的角度,架構要回答如何支援系統不斷產生的新功能 新變化以及適時的重構 從服務質量的角度,架構要平衡各種和使用者體驗有關的指標 從運維的角度,架構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計算機...

關於讀書兩三事

今天說說怎麼閱讀吧,對於讀書這件事情,大家都是贊同的,當你是小孩子的時候後,只要你看書,父母就很高興,不會打攪你,當你在學校時,也是一樣,只要你在讀書,老師就會誇你,但是當你長大後,畢業了,工作了,你卻還是和小時候一樣的思維,認為只要拿起一本書,就認為自己在努力,自己感動自己,就不會再焦慮了,有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