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與《構建之法》讀後感 待解決的問題

2021-08-20 18:38:23 字數 1682 閱讀 9062

一、cmmi定義

cmmi全稱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整合(也有稱為:軟體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型)。本質是軟體管理工程的乙個部分。

目的是幫助軟體企業對

軟體工程

過程進行管理和改進,增強開發與改進能力,從而能按時地、不超預算地開發出高質量的軟體。cmmi主要關注點就是成本效益、明確重點、過程集中和靈活性四個方面。

1. 初始級:軟體過程是無序的,有時甚至是混亂的,對過程幾乎沒有定義,成功取決於個人努力。管理是反應式的。

2.可管理級:建立了基本的專案管理過程來跟蹤費用、進度和功能特性。制定了必要的過程紀律,能重複早先類似應用專案取得的成功經驗。

3. 已定義級:已將軟體管理和工程兩方面的過程文件化、標準化,並綜合成該組織的標準軟體過程。所有專案均使用經批准、剪裁的標準軟體過程來開發和維護軟體,軟體產品的生產在整個軟體過程是可見的。

4. 量化管理級:分析對軟體過程和產品質量的詳細度量資料,對軟體過程和產品都有定量的理解與控制。管理有乙個作出結論的客觀依據,管理能夠在定量的範圍內**效能。

5. 優化管理級:過程的量化反饋和先進的新思想、新技術促使過程持續不斷改進。

三、cmmi的過程結構

四、cmmi的文件輸出

五、《構建之法》讀後感——待解決的問題

1、書中有提到一句名言「軟體

=資料結構

+演算法」但是,在真正進行軟體開發時,我們會發現:我們所需要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都是現成的,我們只要進行呼叫和實現就可以了。在我學習了本書的第一章後,我認識到了「軟體=程式

+軟體工程」,從此也可以擴充套件為「軟體企業=軟體

+商業模式」。那麼軟體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切身實際的定義「軟體」?

2、在我閱讀了本書的第五章後,我意識到了真正好的軟體不是靠個人能力就能完成得,必須要有乙個好的軟體團隊,團隊中每個人都得有自己的任務。團隊合作也分為好幾種模式,它們分別為主治醫師模式、明星模式、社群模式、業餘劇團模式、秘密團隊模式、**團隊、交響樂團模式、爵士樂模式、功能團隊模式、官僚模式等等。那麼如何建立乙個優秀的團隊?怎樣匯聚這些模式的頂端人才?有哪些好的途徑或者平台可供查詢?

3、十七章中有一篇《乙個程式猿的生命週期》的文章主人翁談到近幾年的工作經驗,那就是軟硬結合的優勢。目前尚無軟硬體結合的教學,那麼從**可以學到軟硬體結合的知識?

4、文章中提到經驗的重要性。對於這一點我表示非常贊同,而我想說的並不是這個優勢,而是得到這個經驗的過程,別人的經驗就是別人的經驗,我們只能拿來借鑑,而永不可能成為自己的。對於一種結論,結果怎麼樣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得出這個經驗的過程,我們所能獲得的最多的也是在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中,而這個對於局外人是永遠體會不到的。許多經驗分享的平台上羅列的經驗也有對錯,為什麼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對這些發布的資訊做篩選?這樣就可以減少更多的彎路。

5、乙個軟體開發團隊,總是要有一些方法的,如寫了再改模式、瀑布模型、瀑布模型的各種改版、統一流程、老闆驅動流程、漸進交付的流程、

tsp原則等等。每個團隊都應該有自己團隊擅長的軟體開發方法,如果想要精準的檢視擅長某方法的團隊所開發的一些專案,那該如何去查詢擅長某方法的團隊?目前尚且沒有這樣的平台可供查詢。

構建之法讀後感

書中有提到一句名言 軟體 資料結構 演算法 但是,在真正進行軟體開發時,我們會發現 我們所需要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都是現成的,我們只要進行呼叫和實現就可以了。在我學習了本書的第一章後,我認識到了 軟體 程式 軟體工程 從此也可以擴充套件為 軟體企業 軟體 商業模式 軟體從最初的乙個簡單的程式,擴充套件...

《構建之法》讀後感

前段時間,我自學了 構建之法 的1,5,17章,並產生了很多自身的體會。首先,在第一章中我大致了解了我可以在書中學到什麼,如何落實學習。1.1節通過三個簡短的對話,啟發我對什麼是程式,什麼是軟體,什麼是軟體工程,也了解到了乙個軟體不是簡簡單單就能說寫就寫的,還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如人們的需求,功能的可...

構建之法讀後感

第一章 軟體工程。寫軟體就是碼 寫出來,組合語句和演算法,實現需要的功能。但是軟體的開發需要一定步驟,有團隊合作精神,經過需求分析明白客戶需求,要什麼功能,並完成軟體的概要設計,再進行討論並與客戶溝通。然後進行軟體設計,然後程式 編寫,軟體測試debug,體驗版,後續維護等等。這樣才是乙個專案。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