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又稱為漸增模型,把待開發的軟體系統模組化,將每個模組作為乙個增量元件,分批次地分析、設計、編碼和測試這些元件,開發人員不需要一次性的把整個軟體產品提交給使用者,而是可以分批次地進行提交。
增量模型的特點:
1)將待開發的軟體系統模組化,分批次的提交軟體產品,使用者可以及時了解到軟體專案的進展。
2)以元件為單位進行開發降低了軟體開發的風險,乙個開發周期內的錯誤不會影響到整個系統。
3)開發順序靈活,開發人員可以最元件的實現順序進行優先順序排序,先完成核心的元件,當優先順序發生變化時,也可以及時的調整開發順序。
2.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採用結構化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將邏輯實現與物理實現分開,將軟體生命週期劃分為制定計畫、需求分析、軟體設計、程式編寫、軟體測試和執行維護六個基本活動,並且規定了它們自上而下,相互銜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一樣,逐級下落。
瀑布模型的特點:
1)為專案提供了按階段劃分的檢查點。
2)當完成一階段後,只需要關注後續階段。
3)提供了乙個模板,使得分析、設計、編碼、測試和支援的方法可以在該模板下有乙個共同的指導。
4)各個階段劃分完全固定,階段之間產生大量的文件,極大的增加了工作量。
5)不能適應客戶需求的變化。
3.(快速)原型模型
在開發真實的系統前,構造乙個工作原型,該原型能夠模擬執行目標系統的部分功能,獲取使用者的反饋,使開發出的軟體能夠真正反映使用者的需求,之後在該原型基礎上逐步完善,最終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原型模型的特點:
1)此模型適合預先不能確切定義需求的軟體系統的開發,減少了由於軟體需求不明確帶來的開發風險。
2)縮短了開發周期,加快了工程進度。
3)快速建立起來的系統結構加上連續的修改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低下。
4)原型被建造僅是為了定義使用者需求,之後便部分或全部拋棄,最終的產品應充分考慮質量和可維護性。
原型模型的型別:
1)探索性原型:
主要用於開發的需求分析階段,目的是弄清使用者的需求,探索各種方案的可行性。
2)實驗型原型:
主要用於設計階段,考核實現方案是否合適,若對設計方案沒有把握時,可通過該原型來證實設計方案的正確性。
3)演化型原型:
主要用於及早向使用者提交乙個原型系統,該原型系統或包含系統的框架,或包含系統的主要功能,在得到使用者的認可後,將原型系統不斷擴充演變為最終的軟體系統,將原型的思想擴充套件到軟體開發的全過程。
軟體開發模型
軟體開發模型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 是指軟體開發全部過程 活動和任務的結構框架。軟體開發包括需求 設計 編碼和測試等階段,有時也包括維護階段。軟體開發模型能清晰 直觀地表達軟體開發全過程,明確規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動和任務,用來作為軟體專案工作的基礎。對於不同的軟體系統...
軟體開發模型
前提 在介紹軟體開發模型之前,要說一下軟體的生命週期,如同人的一生一樣,要經過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直到衰老死亡的過程。同樣,乙個軟體產品也要經過計畫,分析,設計,程式設計,測試和維護直到被淘汰的過程,軟體的這一過程稱為軟體生命週期。定義 軟體開發模型 software develo...
軟體開發模型
常見的軟體開發模型有瀑布模型 演化模型 螺旋模型 噴泉模型。1.瀑布模型 wate ll model 將軟體生命週期劃分為需求分析 軟體設計 程式編寫 軟體測試和執行維護等基本活動,並且規定了它們自上而下 相互銜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級下落。不適應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開發模型是線性的,使用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