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道家 佛家不同思想文化!

2021-07-25 21:42:43 字數 1402 閱讀 1960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進取文化。

道家文化——規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獻文化。

二、做人標準

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

道家文化——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型。

三、人生觀

儒家文化——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順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四、世界觀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極樂。

五、價值觀

儒家文化——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

佛家文化——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六、哲學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學。

道家文化——出世哲學。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

******************************==

本人思想,質樸,沒有拔高。

儒家思想:孔子,論語

道家:老子。道德經

佛家:釋迦牟尼。

心經、金鋼金、《地藏經》、無量壽經

》、8.《

觀無量壽經》

孫子兵法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

-行思提出了自己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這一說法也體現了人在參禪過程中其認識的不斷深化

大師說: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此為做人與處世。對於自己來說,人生根本談不上什麼境界,似乎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一直都是三個階段互動錯雜,時而看山是山,時而看山不是山,時而又看山還是山,反思過來,終於明白原來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歷練,更多感悟。

******************************====

中國最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實講究的就是「合適」,就是「剛剛好」

做系統: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

道家:道德經、憲法、法家、規則

儒家:論語、中庸,對管理有用,職場、做領導、做管理

商場戰爭:孫子兵法、產品競品分析

心理:心理學、社會學,人性、佛家

佛家:度已度人、心經、金鋼金,心情平和、人性、三重境界。色、空、相,物件導向的物件與抽象。認知與本相、看月不看手、

手指指向月亮,只關注手指而不關注月亮、表述與內容。

形式與本質、認識與事物本相。

佛經與佛理,我可能表達方式有問題,但你的理解方式更有問題。

儒家 道家 易經

2011 3 25 摘自依依群裡 從調和陰陽的角度而言,我覺得中醫才是真正完整繼承 易經 思維的哲學,前面我說中醫來自於道,來自於黃老之學,看完易經以後,覺得其中還有區別,老子 成於春秋,黃帝內經 成於戰國,雖然二者都講效法天地,但 老子 講無為及至柔,而 黃帝內經 講陰陽平衡。這裡還有乙個孔子,講...

儒家做事,道家做人,佛家修心

儒家做事,道家做人,佛家修心 道家 追求自然無為 返璞歸真,滌除玄鑒,瀟灑曠達,體現了機敏做人的學問。不是追求陰謀詭計,也不是一味圓滑世故,而是一種智慧型和謀略,它既防止別人傷害自己,同時也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廣交人脈,左右逢源,事事暢通無阻。儒家 講究持重 勤謹 正氣 擔當以及自省 中庸的為人處世...

關於佛學 道家 儒家的雜談

本文本僅僅供自己娛樂,與他人無關。本人沒有宗教信仰,只是感覺宗教的發展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釋伽摩尼是佛教的宗師級別人物,老子的 道德經 無疑是中國道家的乙個發源地,孔子的處世文化體系,造就了儒家學派。而實際上,釋伽摩尼 老子 孔子是差不多 乙個時代的人物。我們先來談下釋伽摩尼,做為佛教的教主,釋伽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