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oftware training sucks: why we need to roll it back 1,000 years
」(軟體培訓真糟糕:為什麼我們需要倒退2023年)一文中,rob walling為拋棄傳統的培訓課程、轉而倡導「學徒制」提出了有力的論據:
為什麼不使用久經考驗的方法呢?讓我們舉個電工學徒的例子:在今天的美國,國際電子工人兄弟會(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electrical workers,簡稱ibew)每年都會培訓數千名電工。他們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學習:
參加夜校,學習電氣理論知識。
在工作日的白天,到建築工地上去親手實踐理論,並從中獲取經驗。
在他們上崗的第一天,每個人都會被分配一位熟練工師傅——師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電氣技師,他會向學徒傳授竅門。一開始,師傅通常會把任務講解給學徒聽,然後示範,接著讓學徒親手做,並在任務完成後提出反饋意見。這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聽(listen)、看(watch)、做(do)、評審(review)。
聯絡到軟體行業,理想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導師先評估手上的任務(比如需要編寫資料訪問**,或者建立乙個基於web的使用者介面),然後召開一次白板會議與學徒進行討論(聽)。接下來,導師可能會寫一段示範**,以說明乙個特別困難或者容易混淆的概念(看)。到這時候,導師就可以放手讓學徒去編寫**,以便他們獲取第一手的經驗(做)。最後,導師應該檢查學徒的**,並提出正面的反饋、指出不足之處以及改進建議(評審)。這就是聽、看、做、評審。
任何型別的學習關鍵在於「做」這一步。大多數的軟體培訓課程只是讓你「聽」和「看」,而忽略了「做」和「評審」,但最後這兩步才是促進成長和技能提公升的關鍵。學徒制強就強在,它讓理論和實踐渾然一體。而且做起來沒有你想象中那麼難。
與其組建鬆散的部落聯盟,也許我們應該在軟體開發中培養從「學徒」到「熟練工」再到「專家」的這種關係。
晚上學習理論,白天程式設計工作——這種組合方式特別有效。我曾經看到很多有潛質的實習生最後變成了出色的開發者,或許原因就在於此——他們在學校裡學習電腦科學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在現實的商業專案裡實踐編碼。
然而,當一名好導師可不容易。對於那些技術水平遠在我之下的人,我幾乎無法指導他們。我太沒耐心了!如果你想讓足球運動員們在同一塊場地裡打訓練比賽,請不要把職業球員與高中生球員混在一起。他們在技術上的差距太大了,導致他們沒辦法真正地把比賽打起來。連比賽都打不起來,他們還能怎麼學習呢?但是,如果你放一些大學生球員進去,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培訓有用嗎?軟體行業應採用「學徒制」
在 software training sucks why we need to roll it back 1,000 years 軟體培訓真糟糕 為什麼我們需要倒退1000年 一文中,rob walling為拋棄傳統的培訓課程 轉而倡導 學徒制 提出了有力的論據 為什麼不使用久經考驗的方法呢?讓我...
思考 讀書有用嗎?
幾年前,我的一位小侄女也問過我這樣的問題 大爺 伯伯,叔叔的意思 我每天有那般多的作業要做,可是我媽媽還要我堅持每天讀一點書,讀過之後我又記不住,我都不知道讀書的意義在 又有什麼用?我看著她那純真而又無辜的眼神,心裡不由得一疼,輕輕蹲了下來,摸了摸她的小腦袋,注視著她的眼眸,給她講了乙個故事。很久以...
大量背單詞有用嗎?
前言 從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到今為止已經14年了,可是自己的英語水平雖不至於茫然無知,可是真正做到和老外進行交流,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不僅是老外,和小夥伴進行topic的時候,也有卡殼的時候,類似 成就感 怎麼說來著 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歸根結底,認為詞彙量還是不夠是自己英語說不出口的原因,所以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