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司令部的將軍們打算在n*m的網格地圖上部署他們的炮兵部隊。乙個n*m的地圖由n行m列組成,地圖的每一格可能是山地(用"h" 表示),也可能是平原(用"p"表示),如下圖。在每一格平原地形上最多可以布置一支炮兵部隊(山地上不能夠部署炮兵部隊);一支炮兵部隊在地圖上的攻擊範圍如圖中黑色區域所示:
如果在地圖中的灰色所標識的平原上部署一支炮兵部隊,則圖中的黑色的網格表示它能夠攻擊到的區域:沿橫向左右各兩格,沿縱向上下各兩格。圖上其它白色網格均攻擊不到。從圖上可見炮兵的攻擊範圍不受地形的影響。
現在,將軍們規劃如何部署炮兵部隊,在防止誤傷的前提下(保證任何兩支炮兵部隊之間不能互相攻擊,即任何一支炮兵部隊都不在其他支炮兵部隊的攻擊範圍內),在整個地圖區域內最多能夠擺放多少我軍的炮兵部隊。
input
第一行包含兩個由空格分割開的正整數,分別表示n和m;
接下來的n行,每一行含有連續的m個字元('p'或者'h'),中間沒有空格。按順序表示地圖中每一行的資料。n <= 100;m <= 10。
output
僅一行,包含乙個整數k,表示最多能擺放的炮兵部隊的數量。
sample input
5 4sample outputphpp
pphh
pppp
phpp
phhp
6source
狀態壓縮dp。
可以發現,對於每一行放大炮的狀態,只與它上面一行和上上一行的狀態有關,每一行用狀態壓縮的表示方法,0表示不放大炮,1表示放大炮,同樣的,先要滿足硬體條件,即有的地方不能放大炮,然後就是每一行中不能有兩個1的距離小於2(保證橫著不互相攻擊),這些要預先處理一下。然後就是狀態表示和轉移的問題了,因為是和前兩行的狀態有關,所以要開個三維的陣列來表示狀態,當前行的狀態可由前兩行的狀態轉移而來。即如果當前行的狀態符合前兩行的約束條件(不和前兩行的大炮互相攻擊),則當前行的最大值就是上乙個狀態的值加上當前狀態中1的個數(當前行放大炮的個數)
【狀態表示】dp[i][j][k] 表示第i行狀態為k,第i-1狀態為j時的最大炮兵個數。
【狀態轉移方程】dp[i][k][t] =max(dp[i][k][t],dp[i-1][j][k]+num[t]); num[t]為t狀態中1的個數
【dp邊界條件】dp[1][1][i] =num[i] 狀態i能夠滿足第一行的硬體條件(注意:這裡的i指的是第i個狀態,不是乙個二進位制數,開乙個陣列儲存二進位制狀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a,b) ((a)>(b)?(a):(b))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a[105];
int cnt = 0, stk[65], sum[65];
int dp[105][65][65];
bool ok(int x)
int getsum(int x)
return num;}
void findstk(int n)
findstk(col);
for(i = 0; i < cnt; i ++)
if(!(stk[i] & aa[0]))
dp[0][0][i] = sum[i];
for(r = 1; r < row; r ++)
for(i = 0; i < cnt; i ++)}}
int ans = 0;
for(i = 0; i < cnt; i ++)
for(j = 0; j < cnt; j ++)
ans = max(ans, dp[row - 1][i][j]);
cout << ans << endl;
return 0;
}
poj 1185 炮兵陣地
題目鏈結 題意 在n m的網格地圖上部署炮兵部隊。地圖的每一格可能是山地 用 h 表示 也可能是平原 用 p 表示 如下圖。在每一格平原地形上最多可以布置一支炮兵部隊 山地上不能夠部署炮兵部隊 一支炮兵部隊在地圖上的攻擊範圍如圖中黑色區域所示 如果在地圖中的灰色所標識的平原上部署一支炮兵部隊,則圖中...
POJ 1185 炮兵陣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z v int v size define rep i,n ...
POJ 1185 炮兵陣地
狀態壓縮專題第一題,自己想了很久,最終還是以別人的 為模板寫的。dp共三維,一維是行數,一維是前一行狀態,一維是前第二行狀態。ps 直接開三維太大,用s陣列記錄下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大大減少時間和空間。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using namespace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