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fid系統的時隙aloha演算法的工作過程
該演算法是由讀寫器將時間分成多個離散的時隙,它的長度等於或稍長於乙個幀,標籤通過迴圈序列傳輸資料,標籤資料的傳輸時間僅為迴圈時間的乙個小片段,而且標籤僅能在時隙的開始傳輸資料。在第一次傳輸資料完成以後,標籤要等待相對較長的時間後再傳輸資料。
二:rfid系統二進位制樹型搜尋演算法是如何解決碰撞的?簡述其實現的步驟。
二進位制樹型搜尋演算法由讀寫器控制,基本思想是不斷的將導致碰撞的電子標籤進行劃分,縮小下一步搜尋的標籤數量,直到只有乙個電子標籤。
二進位制樹型搜尋演算法模型圖
其基本步驟是:
1 讀寫器廣播傳送最大序列號產尋條件q
2 讀寫器對收到的標籤進行響應,如果出現不一致的現象,則可判斷出有碰撞。
3 確定有碰撞後,把有不一致位的數的最高位置0再輸出查詢條件q,依次排出序列號大於q的標籤。
4 識別出序列號最小的標籤後,對其進行資料操作,然後使其進入無聲狀態,則對讀寫器傳送的查詢命令不進行響應。
5 重複步驟1,選出序列號倒數第二的標籤。
6 多次迴圈完後完成所有標籤的識別。
三:以下面四個讀寫器作用範圍內的電子標籤為例說明二進位制樹型搜尋演算法選擇電子標籤的迭代過程。假設這四個電子標籤的序列號分別為:
電子標籤1:10110010 電子標籤2: 10100011 電子標籤3: 10110011 電子標籤4:11100011
由圖可知,讀寫器傳送request(<=10111111)命令後,滿足條件的電子標籤都要作出應答,並將他們自己的序列號傳輸給讀寫器,本例中電子標籤1,2,3作出了應答,然後進行第二次迭代,如果第二次迭代仍出現衝突,則第三次迭代進一步限制搜尋的範圍,每次迭代需要不斷地搜尋空間,直到能搜尋定位到唯一乙個電子標籤。
RFID作業(第三次)
1.通訊系統中為什麼要進行編碼和解碼?常見的編碼方法有哪些?信源編碼是指將模擬訊號轉換成數碼訊號,或將數碼訊號編碼成更合適傳輸的數碼訊號。換句話來說,通訊系統編碼和解碼是為了讓訊號更適合傳輸。常見的編碼方法有1.反向不歸零編碼 2.曼徹斯特編碼 3.miller編碼 4.修正密勒碼 2.通訊系統中為...
第三次RFID作業
1.通訊系統中為什麼要進行編碼和解碼?常見的編碼方法有哪些?訊號編碼的作用是對傳送端要傳輸的資訊進行編碼,使要傳輸的訊號與通道相匹配,防止資訊受到干擾或發生碰撞。解碼是編碼的逆過程。常見的編碼方法有 反向不歸零編碼 曼切斯特編碼 密勒編碼 修正密勒碼。2.通訊系統中為什麼要進行調製和解調?調製的分類...
RFID第三次作業 7 1
編碼和解碼 信號編碼的作用是對傳送端要傳輸的資訊進行編碼,使傳輸訊號與通道相匹配,防止資訊受到干擾或發生碰撞。根據編碼目的不同,可分為信源編碼和通道編碼。信源編碼是對信源輸出的訊號進行變換,對rfid而言,編碼的物件通常是儲存在儲存器中的數字資訊。信源解碼則是信源編碼的逆過程。通道編碼的主要目的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