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張工作的理解
張堯學的工作如下:
開發了一款輕量級作業系統meta-os,該作業系統分客戶端和服務端。
客戶端主要功能類似乙個遠端登入工具,可以向服務端傳送請求,服務端以流的形式(網路傳輸)傳輸介面到本地。
服務端主要功能類似乙個虛擬機器軟體+網路管理程式,服務端一直執行著meta-os,然後根據客戶端的請求,載入特定的作業系統虛擬機器。
技術實現上有幾個關鍵點:
1. 遠端啟動
2. 網路訪問
3. 針對不同作業系統,網路頻寬、i/o資源要分別管理。
這些都是現有作業系統已經實現的,主要內容是計算機網路的知識,需要稍微調整一下網路協議引數
而載入作業系統,在具體實現時有不同的思路,可以是呼叫虛擬機器軟體,可以是做引導程式。
我幫張堯學想的以後的創新點:
張堯學工作的定性:
meta-os只是乙個輕量級的分布式作業系統,它並不能取代現有的作業系統。
windows、mac、ubuntu、android、ios這些作業系統都是裝在服務端,meta-os負責排程、管理這些作業系統,作用相當於虛擬機器軟體管理各個虛擬機器,但是做到了基於網路的跨距離傳輸問題。
張的工作可以節省本地終端的硬體資源,可以在乙個終端以網路傳輸的形式遠端使用多種作業系統,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可被授予專利。
但國內、國際的同行也有許多公司有類似的工作,比如華為公司、vmware公司還有開源的分布式系統專案等。
張工作的市場前景還有待市場檢驗
對個人消費者而言,一部手機乙個系統,基本不關閉,目前不存在遠端呼叫多個系統的硬性需求。而這項工作對網路環境要求極高,網速較慢或無網狀態下,這項工作不起作用。
對企業辦公而言,工作人員連線到同乙個伺服器,各自進行各自的辦公。該服務中心將同時執行n個作業系統,讓各工作人員辦公。張的工作提供了"新型"的企業辦公模式,當然這一模式早在上世紀60-70年代unix伺服器中已經實現,而後也一直存在著。張的工作可以算作一種拓展。
這對服務中心的效能、響應速度,網速、服務穩定性等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當服務中心宕機或癱瘓時,將可能對公司工作造成毀滅性打擊。至於星型架構(乙個高效能伺服器+n個低效能終端)與隨機架構(一群低端電腦),這與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較為類似,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英特爾對張的工作大力支援的原因 & 國家大力支援這項工作的原因
張的工作是在arm硬體晶元上實現的,因此,英特爾必然會大力支援張的工作,使得英特爾的晶元上也能支援相關成果,而不至於被競爭對手arm搶佔優勢。
英特爾做硬體,並不關心軟體方是微軟、蘋果、谷歌還是linux。張的工作對較為主流的多款作業系統一視同仁,可以間接弱化微軟等作業系統的壟斷性、增加作業系統平台的多樣性。而軟體方的稀釋、弱化,則是變相強化了硬體平台的競爭力和普適性。
這項工作打破了國外作業系統壟斷的局面,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研究成果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國內其他學術界人員尚未做出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作業系統,至少張的工作做出了顯著的成果。
張的詭辯論
過了這麼久忽然發表宣告,並洋洋灑灑很多字,混淆視聽
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打破了60年來的馮諾伊曼體系
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是顛覆性的、替代性的,我是拓展;與...不同
許多東西涉及商業機密
我這一公開損失了一些智財權
解決的網路資訊保安的問題,雲計算不能...how?機密
原創 我對軟體測試這份工作的理解
原創 我對軟體測試這份工作的理解 初入職場也有幾年,到2008年在新公司公升職為測試經理,管理10幾個人的小測試團隊,雖然前幾年工作主要是做為測試工程師,做具體的事 但是後來隨著自己角色轉變,需要帶測試團隊,所以我也經常在思考軟體測試這份工作到底是做什麼?怎麼才能把這份工作做好?怎麼才能獲得更好的職...
我對SNS我理解
模仿也要做得比真的還好,比如qq,它的業務包括客戶端都是模仿別人的,但能做得像它那樣,的確不容易。sns在國內肯定能火的,不過現在的sns 只是太跟風了,沒有了自己的特點,很多的sns 很難看出它到底還是不是sns,或者它到底去哪個方向?自己都沒有弄清楚。所以sns在國內是很有機遇的。其實在當前經濟...
我對補碼的理解
計算機中用補碼表示乙個數是為了方便運算的,這樣減法也可以通過加法來實現。為什麼這樣設計行呢?主要是因為計算機里數的特殊儲存格式決定的,計算機裡用固定位數表示乙個數,超過該位置的部分會被捨棄。拿8byte的int型來說,無符號形式下,最大到1111 1111 255,超過了該範圍,會被截斷的,如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