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了這麼多年來軟體企業對軟體過程模型、質量改進模型的認識變化,隨筆幾句。
十年前,軟體企業經過前幾年的發展,普遍認識到了隨著軟體規模、團隊規模的擴大,僅靠粗糙的管理已經無法保障軟體質量了,於是乎紛紛尋求外力的援助(當然,也有的是因為可以在競標時為自己增加乙份砝碼)。但不管怎麼樣,iso認證已經開始在企業中興起了。可以看到企業設立了內審員等角色,甚至有的專門成立了部門,整理了相當大量的檔案和**,專門有人負責每天給各個角色送來各種**,填寫完成以後再收集起來,通過這種體系及外部表現來規範開發過程。不過實踐以後,大多數檔案和**成了廢紙,填表也越來越流於形式,最後iso認證只能成為競標中的幾個字元。
或許iso不太適合國內的軟體行業了,於是cmmi火了起來。
cmmi,即軟體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型,這個可是專門針對軟體開發而言的,也許比iso更好。於是又一批企業投到了cmmi的懷抱,哪個企業過了cmmi 4,哇噻,牛大了,這企業的軟體過程管理得做得多麼出色啊,那真是只有羨慕的份了。
可是,用了iso和cmmi的企業也未必就按計畫高質量的形成了產出,沒用的企業也仍然可以得過且過的生活。那麼軟體過程管理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
各種模型仍然像雨後春芛一樣冒出來,企業也在不停的尋找著適合自己的路。直到今天,大家依然走在追尋的路上,已經形成的乙個更理性的認識是: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這是多麼大的進步啊,也是多少年的積累,多少企業的犧牲換來的經驗。
軟體過程模型、質量模型再也不是死板而僵化的照搬照抄了,不做過程剪裁的套用只是自己把自己往死裡玩。企業戰略、專案形態、團隊狀況、管理行為、組織結構……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從而才能定義出模型的初步框架,然後隨著實施過程不停的細化、優化,直到模型的概念消失了,變成了企業潛移默化的潤滑劑,變成了企業中的文化基因,讓企業平滑的、自然的自我運作。
嗚呼,這還不是終點,我們也在為後人積累經驗和教訓,也許幾年、十幾年以後,我們也會成為他們的鋪路石,但就是這樣,路才越走越平坦。軟體過程的研究與探索依然路途遙遠。
走在創業的路上
現在是7.22晚上21 45 此刻好像記錄些什麼。我剛從南陽市中心的李二鮮魚莊回來,晚上我們11個人坐在一起吃飯。和往常吃飯不同的是這次我們人多了,多了3位,他們是老大的老爸,老大的老婆,老二的老爸 從安陽過來的 兩位老爸給人第一感覺就好像是兩位很有學問的老者,老大的老爸是個老教師,言談舉止都覺得很...
走在linux 的路上
終於現在不看鳥哥的私房菜基礎篇了,以後再慢慢看,像我這種初學者,感覺還是不太適合看鳥哥的私房菜。於是從圖書館借了本書繼續學習我的linux。這樣看著linux容易多了,進而熟悉了幾個命令 ls cat rm mv mkdir 重定向 echo history cd pwd等等 我發現linux中好多...
2011 走在成長的路上
人一生有多少年的青春?在這些青春的中流逝中,歲月在我的身上留下多少痕跡?那顆火熱的心經歷過洗禮,是變得更加剛毅和果斷?還是變得麻木和冷漠?2011,是我進入it這個圈子的第一年,人生中的第乙份實習,第乙份工作,第乙個專案。都是在這一年中跨越的。從乙個整天坐在圖書館看文獻的學生,跨入了每 九晚五的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