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之路 也談「程式設計師不超過30歲」

2021-06-16 23:12:52 字數 4473 閱讀 4441

總是不斷地在論壇、部落格乃至報刊、雜誌上看到關於「程式設計師是否可以乾到30歲之後」,或者「程式設計師30歲以後能夠做什麼」,這樣的討論。這樣的討論多了,似乎在校念計算機的學生也沒出校門就開始嚴肅思考自己30歲之後應該轉行幹什麼的問題。

這個觀點對整個產業影響不小,然而,我似乎無法為「不能乾到30之後」這個論點找到充分的論據。反之,我覺得做程式設計師至少可以做到五十歲。首先宣告一點:本人已經三十大幾了,還在幹程式設計師的活,所以以下的討論可以說是親身感受。

我首先不理解的是:程式設計師需要很高的能力嗎?30歲之後就沒有這樣的能力了嗎?

程式設計師需要怎樣的能力

本人從事這個職業10年,感覺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其實和別的職業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總體來看,如下的能力或品質是我覺得需要具備的:

細緻認真:這其實是大多數行業的要求。對於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來說,要求比某些行業可能更高些。編碼的一點疏忽就可能使程式錯誤,從而造成損失。

對抗壓力:壓力主要是來自按時完成編碼、專案或軟體產品。但這種壓力並非程式設計師獨有,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有幾個行業不是這樣壓力重重呢?

勤於學習:這個是程式設計師相對獨特的要求。it業的技術更新總是很頻繁,因此,總是需要不斷地學習新東西。不過,醫生也是乙個要求不斷學習的行業,所以,也不能說不斷學習就是乙個完全獨特的要求。

邏輯思維:毫無疑問,程式設計是乙個主要依靠邏輯思維的腦力活。但是,從本人程式設計10年的經驗來看,程式設計師需要的邏輯思維能力,經過高中數理化訓練的人應該就問題不大。

對於這些能力來說,三十歲是個界限嗎?

身體承受能力界限?首先,30歲是否是身體承受能力的界限?相信大家也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古語云,「30而立」,剛剛「而立」就無法在身體承受「細緻認真」、「對抗壓力」了?如果真是這樣,社會上絕大多數工作都應該設立30歲退休的標準。

精神承受能力界限?那麼,30歲是否就不適宜於在精神上承受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所造成的壓力了呢?事實上,30歲這個歲數和是否能夠承受這種壓力無關,是否能夠承受這種壓力,和每個人自己的壓力承受能力相關。如果乙個人25歲能夠承受這種壓力,基本上沒有道理說到30歲就無法承受了。要真是30歲以上精神承受能力就不行了,軍隊的指揮官就必須由30歲以下的人擔任了。

邏輯思維能力界限?程式設計師需要的主要是邏輯思維能力,30歲正是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比較好的時候,所以這也並不是乙個界限。

學習能力界限?學習能力就更加不存在界限了。豈不聞古時之人尚有「秉燭」之說,現代人營養良好,學習條件優越,只要自己願意,終身學習都沒有問題。

那麼,在中國的it產業中,為什麼「程式設計師不過30歲」之說如此盛行呢?我覺得it產業本身的歷史是原因之一,另外,中國特殊的社會文化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產業歷史催生「程式設計師不過30」說

事實上,所謂「程式設計師不過30」之類的說法,並不是30歲真的是什麼必然的界限,這種說法更類似於一種價值取向——不是過30歲就幹不了程式設計師這活,而是「不願意過了30歲還在幹程式設計師」。這確實是一種在it產業內才有的一種特殊的價值取向。我們似乎沒有聽說過「公務員科員不過30」、「生產線上工人不過30」、「軍人的士官不過30」或類似的言論。個人感覺,這樣的價值取向和it產業的發展歷史不無關係。

我覺得這主要是90年代it風潮,一夜致富效應的影響。90年代末網路泡沫經濟,真的是一場燒錢的盛宴。凡是和it沾邊,帶點新意的概念,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被大家捧到天上去。所有人都在歡呼知識經濟的到來——經濟上公升可以無限持續,僅僅憑藉乙個什麼基礎都沒有的所謂「概念」,就可以融入大批的資金。在這樣的背景下,無數的人一夜暴富(當然,他們花的都是不是自己的錢,而是瘋狂追捧的投資人的錢)。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it這個行業的許多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天也一夜暴富。這個時代崛起的it億萬富翁大都是20-30歲,這就樹立了標桿,給人以強烈的刺激,讓人感覺如果到了30歲還沒有步入富翁的行列,在這個行業中就白混了。幹程式設計師是無法成為富翁的。我覺得,這是「程式設計師不過30」說法的大時代背景。在乙個大多數富翁(其中不乏優秀的、創業成功的程式設計師)都如此年輕的行業中,提出「程式設計師不過30」不是什麼讓人太驚訝的事情。

只不過,時過境遷,現在,it業已經掉進了凡間,成為了乙個正常的、逐步成熟的工業。一夜暴富的機會已經大大減少。再用「程式設計師不過30」這樣的言論來刺激從業人員,誤人不淺。

社會文化助長「程式設計師不過30」說

當前世界對中國說法褒貶不一,但沒人不承認中國是個處於劇烈變化中的社會,用20年走過了工業化國家100年走過的路程。在如此劇變的社會中,社會階層也在不斷地變化和重組,這就注定中國人會目睹若干人的暴富,若干人的「成功」。而且,社會是如此賣力地宣傳這些人成功之後的故事,而鮮為關注這些人成功之前付出的努力和代價,以及客觀揭示他們具備怎樣的條件、經受了怎樣的風險。這就讓所有中國人幾乎一致地做著「發家致富」夢,整個社會處於浮躁不安之中。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如果你恰恰又處於乙個年輕人曾經不斷暴富的it行業,那麼,希望自己30歲之後不再是程式設計師(後面的潛台詞:比程式設計師掙得更多,「錢」途更廣闊),恐怕確實是多數人的夢想。

官本位主義使「30歲之後不再做程式設計師」的想法進一步強化。中國有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在我們的古代社會中,「做官」是任何理性人的最高人生理想。這樣的思想到了現代,雖然有所弱化——畢竟現代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選擇多了——然而,大家還是普遍傾向於做「官」(或管理者),而不是做「兵」(或生產者)。落實到程式設計師身上,就體現為「程式設計師不過30」,為何?30歲之後還在做程式設計師,說明成為「管理者」的希望更加小了,上公升得慢了。而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不能一直做技術。

「不能一直做技術」這種想法,也是中國社會比較獨特的現象。我們具有「重仕輕技」、「重道輕術」的傳統。孔夫子說過(原話記不清了),「如果乙個男子沉迷於具體的技能,那麼他就沒出息了,所以,對乙個有出息的人的來說,理想狀態應該是什麼技能都不會,把所有的心思用來琢磨人。」個人覺得,這幾乎是傳統文化最大的糟粕之一。大家都知道,德國這個國家自從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後,就一直是乙個工程師國家,而且,德國的職業學校也非常多,培養出了非常多的專業技能人員。正是這樣的人口構成和工程師文化,奠定了德國在工業化社會中的地位。

總之,「程式設計師不過30」之說,我認為不具備什麼真正的意義,不過是反映了在我們這個劇烈變化的社會中,在新銳富翁曾經層出不窮的it產業中,在我們這個官本位主義、重仕輕技的社會中,一種被放大了的「做官」的願望,一種力爭暴富的說法。

至少乾到50歲!

有人可能會發話了:「照你看來,程式設計師能夠乾到多久?」我認為答案很簡單:想幹多久都可以。「什麼?!照你的意思,乾到50、60歲都可以?」60歲是否還能夠幹程式設計師,我不太清楚,但按照我自己的情況,再結合現在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個人感覺至少乾到50歲問題不大。理由如下: 1

)中國勞動力逐漸在短缺。未來20到30年,中國社會將逐步進入老齡化的時代。看著小區內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住戶,我經常都在想:40年後中國若干小區中最發達的產業一定是老年看護。曾經看過nhk講述日本農業人員老齡化的紀錄片,其中講到,在日本的某著名農業區,農民平均年齡是72歲,很多已經80歲的人還在幹活,所以,當地農會會長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說服大家增加生產,因為老頭老太太們幹不動了,生產積極性不高。雖然這是日本農業的情況,但是,中國未來面臨的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是相同的,我們這代人想要輕輕鬆鬆50歲就退休,恐怕是沒有可能了——少數年輕人無法負擔起龐大的養老金。也許我們注定了要乾到70歲。等我們到了50歲,也許還屬於是「壯年人口」呢,那個時候,想想以前認為「30歲就幹不動程式設計師」,可能已經是個笑談了。 2

)中國軟體業逐漸在規範化。之所以大家以前覺得程式設計師辛苦,幹不長,乙個重要的原因是加班太多,經常一做專案就加班加點。這裡且不說幹軟體是否真的累到了獨一無二的地步——現在社會上各個行業普遍都有加班多的現象(這並不是說加班合理,只是說軟體行業的加班並反非特別突出)——單說軟體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本身,其實也是在逐漸規範化的。至少中國軟體企業開始認同規範化管理而不是小作坊作風了,至少中國軟體企業認識到過程的重要性了(cmmi)。不但如此,中國軟體行業也開始認識到了,一天編出5000行程式來未必是高效率,未必是什麼好事,一天保質保量編出200-300行程式,就已經是很不錯的生產率了。有了規範管理和生產率的共同認識,程式設計師這個行業的勞動強度其實就減輕了不少,總是靠體力吃青春飯的現象逐漸會成為過去。 3

)中國的智財權保護在改善。雖然改善比例有限——盜版率每年下降大約10%,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預期未來20-30年後智財權保護得不錯。咦,這也有助於高齡程式設計師的就業?當然。未來智財權保護完善的時候,就是使用新技術的成本大大提高的時候。我們不是總笑話日本人使用老技術嗎,君不見日本到現在還用vc6.0和vb6.0來編寫軟體的專案多的是。為什麼?成本低啊,這些開發工具**低,開發技術成熟。我們也會有這樣一天,所以,並不是只有掌握最新技術的人才有出路,隨著智財權保護的完善,中國的高齡程式設計師們也可以使用老技術掙錢,沒準還掙得更多些,因為會老技術的人少啊。 4

)中國社會需要大量專門技能人才而不是大量中層管理人員(當然,有能力的高層管理人員總是需要而且稀缺的)。不是總有人說程式設計是「軟體藍領」嗎?看看世界工業發展的趨勢,那就是藍領工人吃香啊,你要是乙個手藝嫻熟的鉗工,掙的錢恐怕不比中層管理人員少。翻翻最近大公司裁員的新聞,也會發現裁減的主要是管理崗位的員工。為嘛?最終還是需要幹活的人啊。軟體這個行業也是這樣。優秀的程式設計師什麼時候都是缺乏的。雖然在中國當前的社會氛圍中,安心做事的人較少,但是,隨著社會的成熟,一夜暴富的機會終將大大減少,有一技之長以謀生恐怕是大多數人的歸宿。自己在這10年中看到了太多的人放棄做技術,不斷地看到新人接替老手的工作,不斷地看到培訓新人、離開、再培訓新人的過程。正因如此,感覺整個行業永遠都是新人。想想看,在這樣乙個環境中,如果你把自己磨練成了真正優秀的程式設計師,想30歲就不幹,社會都不允許,至少乾到50歲!

也談程式設計師

對於從事程式開發的人員來說,今後的前景問題了,應該算的上自身最關心的乙個問題了。最近也開始比較有空了,看了些文章,本來是想學點jbpm的,可是始終沒認真看完。道是對自己的前程開始有些擔心。大學畢業的時候,就聽說乙個問題,做程式開發員人,一般都超不過30的。30後再做開發,估計就比較難了。一想在想這是...

程式設計師的前30歲

2020年2月31日,凌晨2點30分,剛剛完成手頭的工作任務。疲倦已經席捲了我,身體也抗拒我的大腦的指令。工位左手邊潔白的瓷磚告訴了我我現在的狀態 凌亂的頭髮,黃黑的眼圈,油膩的額頭,以及微黑的嘴唇。一月後,今天公司技術分享周,這次輪到我分享了。幸虧我早有準備,xx技術入門和高階 我用了乙個月的週末...

35歲的程式設計師之路

實際,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是由於國內對軟體開發一直抱有一種錯誤理解。如果軟體開發僅僅是 編寫,查詢bug,可以說,那確實是在做一些低階的軟體行為。做了十年的開發人員,確實不見得比作了3年的人更強多少,反正是簡單重複的工作,工作3年的一樣可以做,而且有更大的熱情和精力。軟體業要發展,就應該跳出這個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