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效能」
效能是產出和產能的結合,追求高效能既要注重產出,也要注重產能的提高。只注重產能而不注重於產出,無法獲得可觀的匯報和機會;只追求產出而忽視產能,則是殺雞取卵。
習慣一:主動積極
人的的行為模式:人的行為模式既非完全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先天決定論,也不是完全由社會環境決定的社會決定論,即不是簡單的「刺激->反應」模式,而是經由自己的價值體系感知到外界刺激後做出的反應,即「刺激->價值體系->反應」。這其中,價值體系可能包含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乙個人的價值觀,態度,個人的成長經歷等等都將會影響人們在面對外界刺激時的反應,即行為選擇。
這樣的行為模式一方面說明了我們的行為並不完全是「客觀的」,而是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在面對外界事物的刺激需要做出回應時,我們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選擇的,是可控的。
由此引出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的問題,因為我們面對刺激時的行為不是完全由外界環境決定的,因而我們在面對刺激時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積極主動異或消極被動,態度的不同也將直接導致採取的行為的不同。
接下來作者進一步討論了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在表現上的區別,或者說怎麼樣才能做到積極主動。其將人的外部刺激分為三類,即非關注圈,關注圈和影響圈。非關注圈是我們根本不關心的那些事物,因而不會進入我們的主觀世界,我們也不會對其採取任何行為。關注圈是那些我們關心但又暫時無力改變的事物,這類事物通常讓我們感到沮喪和無助,如面對親人的離世以及所愛的人所遭遇的天災人禍等。影響圈則是那些我們關心而且我們的行為可以影響到的事物,比如我們的工作業績。
所以要想讓自己變得積極,就應該將自己的關注重心放到影響圈,用心做好自己現在可以做的事情,這樣你可以做的就會變得越來越多。
理論往往是想通的,看完作者的觀點讓我想起了職業生涯規劃裡面有乙個「職業舒適區」的概念,意思就是說在一定的工作崗位或工作職責之內,職業人往往會感覺到比較舒適,超出這個區間往往讓人感覺到壓力等不適因素。而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表現就是要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職業舒適區」,否則就會因為停滯不前而使得自己的職業舒適區變得越來越窄,職場生存環境也就會隨之變得越來越惡劣。想來與影響圈的理論模式也是相似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
高效能認識的七個習慣 習慣1 主動積極 我有選擇的自由,並對我的選擇負責。當我們再也無法改變環境時,我們只能嘗試改變自己。viktor frankl 人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應該為自己營造有利環境,而不是坐等好運或噩運的降臨。習慣2 以始為終 創造個人使命宣言並以之為人生藍圖。明確對你來說,什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讀書筆記(XMind)
書籍推薦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此書放在案頭已有多年,最開始是某位神秘人士 也就是我忘記是誰啦 推薦給我的,偶爾挑選幾章來讀,不成體系,最新學習時間管理,要事第一,又把此書讀了一遍,發現其對工作,生活,事業等都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並能從中學習到優秀的處世智慧型和哲學,因此推薦給大家。從此書中你能感受...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 下篇
6 問題代表了機會。7 兩個頑固,互不相讓且過分自我中心的人在一起,注定會兩敗俱傷。如果實在找不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倒不如好聚好散。坦誠相見,更有助於發掘及解決問題。為了維持親情或友誼,經常必須妥協。8 假如兩個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就是多餘的,與所見相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穫。9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