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已經蔓延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次貸危機的起因
次貸危機始作俑者是美國的房屋抵押按揭貸款業務,這與美國多年奉行的信貸
消費主義,並長期依賴於信貸擴張與超前消費來推動經濟增長的理論息息相關。據美國經濟研究局的研究顯示:在扣除一般性日常消費後的美國個人儲蓄率從1981
年的12%
降至目前幾近於零的水平,同時收入中用於償還債務的比率(即負債率)卻不斷上公升,美國居民大多數依賴消費
信貸或分期付款應付日常消費。正是基於這種消費模式的基礎上,美國信用卡市場得以不斷擴張。在過去數年,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紛紛涉足或加大信用卡業務,以極為優惠的條件和高信用額度向消費者發行信用卡,僅在
2004
年就已經達到
6.4億張,人均擁有約
6張信用卡,每個家庭平均負債逾1.2萬美元,形成了乙個巨大的個人消費
信貸市場。
可以說,信用消費的確成為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經濟週期性的**,但是日益膨脹的信用消費模式下形成的高負債經濟卻始終是乙個巨大的隱患,當過度的消費者負債和非健康的負債結構量變到一定程度後,將會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作用。此次次貸危機的爆發,正是多年美國肆意放寬信用消費條件,過度擴大信用消費規模所釀造的惡果。
次貸危機對信用卡業務的衝擊
隨著次貸危機的加劇,其影響已經逐漸向信用卡業務擴散,美國信用卡債務問題有可能繼次貸之後成為另一顆即將爆發的炸彈。根據最新一期的《business week
》指出,高達
9500
億美元未償還信用卡債中的相當一部分已經出現了問題
。在經濟順風時,持卡人違約的比例以及銀行撇賬率都比較低,信用卡業務因而成為美國金融機構低風險高回報的銀行業務之一。然而,此次次貸危機的爆發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一格局,由於美國樓市疲軟,銀行利率**,直接引發了個人債務上公升,不少美國居民的財務狀況、社會經濟狀況持續惡化,又引發失業率上公升,信用卡也勢必深受其害,個人消費
信貸業務形成惡性迴圈,陷入危局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由於持卡人違約增多,信用卡發卡機構在
2008
年上半年已經被迫沖銷了約
210億美元的信用卡壞賬,預計今後一年半還有
550億美元的損失。目前,美國信用卡
未償餘額高達
2.57
萬億美元,平均每個持卡人欠債
8400
美元,比
8年前高出了近7成,
因違約導致的虧損佔信用卡未償還債務總額的
5.5%
,預計這一比例還可能進一步超過
2001
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的
7.9%
。作為應對措施,美國信用卡發卡機構,如美國運通公司(
american express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花旗銀行(
citigroup
),甚至是一些零售商,都紛紛提高了申請信用卡的標準,
削減最具風險客戶群在所有信用卡客戶中的比例
,個別發卡機構甚至採取大規模關閉休眠賬戶,防止其突然再次啟用擴大潛在的風險,同時將現有客戶信用額度平均降低4.5%。
縱觀此次美國因次貸危機所引發的信用卡
危機,可以說有可能是致命的,美國最大的存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7
月底發布的
2008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這家銀行信用卡部門出現了
1.75
億美元的虧損,隨後其在
9月底不得不被摩根大通公司以
19億美元收購。據新聞報道,美國已經出現了商戶因恐懼發卡機構倒閉,難以與發卡機構結算交易費用而拒絕持卡人刷卡的現象
。信用卡巨頭中的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美國運通、摩根大通、
mbna
、capitalone
等也都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真所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中國信用卡行業現狀
這場席捲全世界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也已經產生了很大影響,這與中國經濟逐漸融入世界經濟是分不開的,但對於中國信用卡產業的影響應該是極為有限的,更多還只是心理上的影響。
如果單純從數字表面上看,國內銀行的信用卡數量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截止到2023年
6月底,
信用卡發卡量為
1.3億張,同比增長
83.6%
;信用卡
信貸總額
6931.73
億元,同比增長
68.4%
30%。同時,
中國傳統的「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念對持卡人的影響不容小覷,即便是容易接受信用消費的年輕群體,來自於其周圍的影響力還是很強烈的,所以國內使用信用卡迴圈信用消費功能的持卡人所佔比例比較小,大約僅佔信用卡持卡人總數的14%。中國的信用卡
信貸消費規模遠低於美國,儘管信用卡的信貸總額已經接近7000億元人民幣,相比於美國也只有其1/8左右,真正具有潛在風險的信貸額度僅佔了很小的比重。
金融風暴還不足以引發中國信用卡
危機
我們的社會現在有一種慣性思維,似乎美國經濟發燒,中國經濟就要感冒,美國信用卡產業出現了危機,中國信用卡產業也要跟著遭殃。固然在這場全球經濟風暴中,中國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數萬家出口加工、製造以及**型企業紛紛倒閉,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受到嚴重影響,這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來大多數該型別企業並非銀行信用卡的主流發卡群體;第二,即便有一部分持卡人因此在經濟上出現了危機,但其可能造成風險所佔的比例還是很小的。中國的信用卡產業化的步伐還只是剛剛起步,傳統的社會消費觀念,以及尚未成熟的信用卡產業模式,無意之中成為了中國信用卡產業減緩直接受到這場經濟
危機衝擊的一道「防火牆」。
以中國信用卡目前所處的境況來看,存在著市場絕對規模擴大和相對規模偏小的問題。從縱向對比,無論是發卡數量、信用卡
信貸規模,還是應收帳款、不良率等,較前幾年有了迅猛提高,以招商銀行為例,發卡量達到2382
萬張,信用卡應收賬款
251億元,較
07年**了
17%,其中不良貸款餘額為
6.8億元,不良率為
2.74%
,同比上公升了
42.7%。但是橫向與美國的銀行相比,中國信用卡的規模在銀行總規模之中所佔比例還是在可控制之下而不足為懼的,因此這場金融風暴不會引發中國信用卡
危機。
金融危機帶給中國信用卡產業的啟迪
隨著中國經濟走向全球化,世界級的金融危機也就會隨時波及到中國,這次危機一方面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另一方面也讓中國更加清醒該如何應對全球化金融危機。對於信用卡產業,儘管這場金融危機暫時不會對其造成直接危害,然而中國信用卡產業卻不能不引以為戒,不能不認真去思考這場危機帶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否則若干年後,中國信用卡的危機有可能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禍起蕭牆。
從03年至今的五年來,中國信用卡產業化走過了一條豪放型發展的道路,為了跑馬圈地而搶占市場份額,各家銀行不惜重金,甚至降低風險標準擴大發卡範圍;過度宣傳信用卡透支型消費間接助長了「卡奴」現象;大量發卡形成了龐大的「睡眠卡」群,這部分睡眠卡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隨時有可能成為引發信用卡
危機的源頭。由此可見,信用卡風險就如同一把懸在中國信用卡產業頭上的「達摩利克斯劍」。反之,中國傳統的消費觀念也成為中國信用卡產業的「護身符」,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社會也在反思過度的信用消費對經濟帶來的危害,甚至開始鼓勵中國式的傳統消費觀念,重新學習如何管理自身的財務和信用,減少盲動型信用消費。
通過此次全球經濟
危機,我們應該看到,導致這場金融風暴的真正罪魁禍首並非是信用消費模式本身,而是對其的過度濫用。對於中國目前狀況,提高信用消費或許是拉動內需的一劑良方,它如同一副催化劑,推動消費需求與供給水平相互匹配,但是這種消費模式要用之適度。中國信用卡產業應該從這場風暴中吸取更多的教訓,也要學到更多的經驗,重新定位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方向,比如在拉動中國農村的消費需求時,是否適度引入信用消費,把信用卡引向更廣闊的天地。
2008 9 18 金融風暴下的A股市場
自從上個星期開始傳出美國那邊出事情了.四大投資銀行,想繼倒了兩個,唯有2個,還是岌岌可危,信心遭受了嚴重的打擊.a股的金融也是.連續創造了2天的跌停,原來很多認為已經具有價值投資的 現在又重新被拋售,真的是人心已經悲觀 到了極點,莫非現在就是所謂的別人最悲觀的時候,你就應該最樂觀 之前只是知道有人比...
金融風暴,社會責任,求同存異
乙個比較近期的說話紀錄,從金融風暴,到思科怎樣在四川厲行社會責任,到前面提過的求同存異,真是東拉西扯 口述 思科全球副總裁,思科中國區總裁 林正剛 採訪 整理 本刊記者 李源 在危機中成長 金融危機真的很可怕嗎?我真沒感到什麼特別大的壓力。作為管理者來講,環境的變化是很正常的,在我看來這倒是管理者審...
金融風暴,社會責任,求同存異
乙個比較近期的說話紀錄,從金融風暴,到思科怎樣在四川厲行社會責任,到前面提過的求同存異,真是東拉西扯 口述 思科全球副總裁,思科中國區總裁 林正剛 採訪 整理 本刊記者 李源 在危機中成長 金融危機真的很可怕嗎?我真沒感到什麼特別大的壓力。作為管理者來講,環境的變化是很正常的,在我看來這倒是管理者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