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程式設計師到非程式設計師之部落格篇

2021-04-18 06:30:20 字數 1689 閱讀 3762

最近工作有所調動,現在已經不是程式設計師崗了,正好藉此文章,說說我非程式設計師生活中的些許沉澱。也籍此送給公司的sun同事,以感謝他一直以來對我寫作的支援。

我非常熱愛程式設計師的工作:coding。因為每一次寫**,心中總會有很多湧動的熱血,經常支撐著我徹夜地思維。為什麼?編碼對於我來講,已經不僅僅是工作,每一次都是乙個創新的過程。我喜歡創新的刺激:用一層不變的基本元素,組織成嶄新的結構,去完成別人不曾做過的事情。這真的非常**人。

但最近,我除了熱愛編碼以外,已經逐漸熱愛另外乙個運動:blog。這是乙個非常奇怪的事情。如果說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就是編碼的話,那麼blog的可能就屬於另外一種生活了,一種非程式設計師的生活。寫**,就像是活在虛擬世界裡一樣,寫部落格卻經常在時事中拼搏。

其實,一開始寫部落格,是因為對朋友部落格的嫉妒。於是發奮,堅持每日一篇!後來,寫得多了,反而成為了習慣,進而成了愛好。

立意最重要!現在人的資訊量特別巨大,沒有很好的切入點,很難在第一時間吸引別人的眼球。要不,現在怎麼動不動就有「標題黨」的存在呢?更重要的是,好的立意,會讓你的思路更加清晰。因為對我來說,每一次寫部落格,也是一次創新的過程。寫部落格的過程,就是強迫自己用一種全新的思路,去審視目前的工作、生活的過程。這是我寫了很多文章卻沒有厭煩的原因所在。讓寫部落格不僅僅是機械的重複,是保障新鮮活力的重要因素。

但還是沒有回答剛才的問題,立意從**來呢?看過我部落格的人,可能都能發現,我事情的過程中,經常會提到我的同事l、j等等。雖然為了怕侵犯他們的隱私,只用了簡單的代號,但從中可以看出,生活中處處存在思想

看別人的文章,學習新的概念,討論各種觀點,攻克乙個艱難的bug,給別人解決問題,甚至是睡覺做夢,你都可以挖掘出可以寫作的素材。但關鍵還是:思考。離開思考,就算再有意義的事情出現在你的面前,你也會視而不見。所以,有一句話非常有道理:吾思故吾在

素材有了,並不一定就有好的立意。個人以為好的立意,往往是因為是源自於你的博愛之心。願意分享是第一步,願意為別人著想是第二步。這些都還是最基本的。最容易也是最難的,是將你真摯的熱情寫進去。什麼意思呢?我來解釋一下。

我寫了很多部落格文章,足以顯示我是願意分享的。當我在提出我的觀點的時候,我願意去看到我反對的觀點的優點,那麼替別人著想也就有了。

但是什麼是真摯的熱情呢?寫部落格是為了什麼呢?我們都常常因為方法的持續而忘記目標。交流的本質是為了相互提公升啊!並不是為了闡述我的觀點的絕對正確性。所以立意中總是願意想到別人批評後的再認識過程是多麼的快樂!

不同於寫技術**,我們的部落格其實就是在傳達我們的思想。所以真摯的熱情,更是我們的心血的傾注。有了這三個要素的滿足,何愁沒有好的文章呢?

有了立意,下面就是另外兩個問題了,骨架搭建和血肉填充。乙個是思路,乙個是文采。這年頭,文采也不是一下兩下就能提公升上來的。但是好的思路可以彌補文采的欠缺。畢竟,技術文章,寫清楚基本可以了。

說到思路,我的同事a的文章中說得非常好。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分類、對比、總結」。通過從各個維度,包括橫向、縱向、內部、外部的各個特徵的對比,發現問題所在,又通過模擬找出問題的解決方式。最後簡單總結一下!

寫的過程,關鍵在於寫清楚。舉例充分,對比全面。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少引用什麼經典詩句。不過,經常和哲學打交道。所謂「大道同源」,很多事情都是想通的。因此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有很多模擬,這樣既容易講清楚事情,又容易提煉事情的本質。從而使得文章更加有意義。

這樣,一篇好的文章就出來了。還等什麼呢?快快發布吧。

從程式設計師到非程式設計師之部落格篇

最近工作有所調動,現在已經不是程式設計師崗了,正好藉此文章,說說我非程式設計師生活中的些許沉澱。也籍此送給公司的sun同事,以感謝他一直以來對我寫作的支援。我非常熱愛程式設計師的工作 coding。因為每一次寫 心中總會有很多湧動的熱血,經常支撐著我徹夜地思維。為什麼?編碼對於我來講,已經不僅僅是工...

從程式設計師到CEO

從程式設計師到ceo 序言 今天我無意中在網路上看到某位仁兄通過部落格出了一本 程式設計師的羊皮卷 我突然感覺這個世界表達個人際遇的機會太多了。同時作為一名在it行業打拼了近15年的老鳥的我,覺得很多時候年青人的區辨力,很多時候比較隨波,如果我們能及時的多種真實的聲音,我想可以為新人提供多點參考。我...

程式設計師何苦為難程式設計師

職場上有很多辛酸事,很多合夥人出局的故事,很多技術骨幹被裁員的故事。說來模板都類似,曾經是名校畢業,曾經是優秀員工,曾經被領導表揚,曾經業績突出,然而突然有一天,因為種種原因,被裁員了,想申訴,想求解釋,結論是,能力不匹配,未能與企業一起成長云云。這有兩說,一說是企業冷血,卸磨殺驢,嫌棄老人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