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與好問

2021-04-13 13:35:28 字數 1334 閱讀 3852

勤學與好問

從上小學開始,師長對我們的教育就是「勤學好問」,這種指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甚至覺得,不好問就算不上是勤奮。

「勤學好問」是古訓,在資訊不發達的古代,好問確實是提高自己的快速手段——一方面,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採用的是代代相傳的方式進行傳遞;另一方面,在我看來,我們的很多學問缺乏有效的系統化,點到點的理解也只能通過「問」這種方式來的更為有效。

本質上來說,「問」是一種求助。求助對於求助者來說是利大於弊的,但對於被求助者來說,則往往不見得如此。拿我來說,基本上每天都會收到n封「問」的郵件,或者是在qq或是msn(當然,我並不常上qq和msn)被人問到一些問題。當然,從被求助者的角度來說,我應該對自己被信任和信賴感到高興和感激,但實際情況是,往往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卻讓我非常為難。

讓我覺得為難的原因是,被問到的問題有相當的一部分在我看來根本不需要乙個人專門去回答,大致來說,只要在google中輸入一些關鍵字,在查詢結果中找5-6個page就能找到答案。對於這部分提問的動機,我善意的猜測應該是「勤學好問」的思想對大家的影響太深,以至於在沒有明確自己是否能自行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習慣性的發出了郵件。

在我看來,在乙個問題還不確定是否確實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之前,向別人求助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惰行為。因為,那本質上來看實在奪取他人時間,就好像魯迅說的那樣,浪費他人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當然,我並不是在譴責向我提出問題的人是在謀我的財或是害我的命,只是忠實引用魯迅先生的說法而已。

eric steven raymond(《大教堂與市集》的作者)寫過一篇著名的「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art way」(http://www.catb.org/~esr/faqs/**art-questions.html),中文被翻譯成《提問的智慧型》,在google上應該能搜尋到這篇文章早期版本的中文譯文。

決不要自以為夠資格得到答案,你沒這種資格。畢竟你沒有為這種服務支付任何報酬。你要自己去「掙」回乙個答案,靠提出乙個有內涵的,有趣的,有思維激勵作用的問題乙個對社群的經驗有潛在貢獻的問題,而不僅僅是被動的從他人處索要知識……

從內心來說,我非常非常同意raymond的話:你要自己去「掙」回乙個答案。在我看來,簡單的說,關於提出問題,大致是3點:

沒有人有義務回答你的問題,所以請不要動輒大叫「為什麼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高手在**?」——越是高手,越是時間寶貴,也許根本原因是,你的問題不值得他們浪費時間;

不要把提問變成乙個簡單的索取,你的問題只有在給其他人帶去同樣的價值和收穫的時候,才會引起他人的關注,所以請不要在論壇上大叫「這段話我看不懂,誰能給我講一下?」

請只有在確認自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才向他人提問——「確認」的意思是說,你無法從其他任何**獲得關於此問題的資訊,不想看,不願看,看不明白不在此列。

程式猿的執業修養(六) 勤學好問,自我批評

乙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對於每個人都是如此。而程式猿,由於是一種從事腦力勞動的傢伙,更加需要不斷的學習 進化!然而有些人,喜歡在學到一點兒東西的時候就拿出來炫耀,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乙個老掉牙的故事就是,有半杯水,乙個人說 只有半杯 而另外乙個人說 還有半杯 另乙個老掉牙的故...

《學會提問》之一 學會提出好問題

批判性思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有一套相互關聯 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意識 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 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願望 兩種思維方式 海綿式思維 強調單純的獲取知識 淘金式思維 強調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互動 弱勢批判性思維是利用批判性思維捍衛自己現有的立場和看法。強調批判...

《學會提問》之一 學會提出好問題

批判性思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有一套相互關聯 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意識 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 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願望 兩種思維方式 海綿式思維 強調單純的獲取知識 淘金式思維 強調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互動 弱勢批判性思維是利用批判性思維捍衛自己現有的立場和看法。強調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