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成功與否不僅在於你的簡歷,還要看你面試時的言談舉止」,專家見議以下幾點需面試者注意:
1.不要擅自走進面試房間。如果沒有人通知,即使前面乙個人已經面試結束,應聘者也應該在門外耐心等待;如果面試時間到了,進房間之前應先敲門。
2.握手要有「感染力」。面試前的握手是乙個「重頭戲」,因為不少企業把握手作為考察乙個應聘者是否專業、自信的依據。如果先前沒有太多和別人握手的經驗,可以事先練習一下。注意,握手不要有氣無力,而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熱情,要有「感染力」。
3.遞名片要把握時機。如果有名片,在遞給面試人員的時候要把握時機,如果你的面試官雙手都是你的資料,千萬不要急著送上自己的名片,以免顯得不成熟;將名片調轉180度遞給對方,方便別人的閱讀。
4.坐姿也有講究。有兩種坐姿不可取:一是緊貼著椅背坐,二是只坐在椅邊。這兩種坐法,乙個顯得太放鬆,另乙個則太緊張,都不利於面試的進行。建議最好坐滿椅子的三分之二,保持輕鬆自如的姿勢。
5.始終保持用眼神交流。面試一開始就要留心自己的身體語言,特別是自己的眼神,對面試人員應全神貫注,目光始終聚焦在面試人員身上,在不言之中,展現出自信及對對方的尊重。
關注言談舉止反映你的內在人才諮詢專家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言談舉止反映的是乙個人的內在修養,比如,乙個人的個性、價值取向、氣質、所學專業……不同型別的人,會表現出不一樣的行為習慣,而不同公司、不同部門,也就在面試中通過對應聘者言談舉止的觀察,來了解他們的內在修養、內在氣質,並以此來確定其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人選。
曾任多家公司人事總監的一位人才諮詢專家說,面試能否成功,是在應聘者不經意間被決定的,而且和應聘者的言談舉止很有關係。有經驗的hr在招收新人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出應聘者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他(她)的氣質、個性是否適合在自己的公司工作,而這些內在素質,都會在平常的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來。從應聘者踏進大門的那一刻起,面試官就開始考察他(她)的舉止言行:怎樣和面試人員握手、打招呼,怎麼樣遞送自己的簡歷,用什麼樣的坐姿,這些不經意間完成的動作都在公司的考察範圍之內。
糾正畢業生不必過於「職業」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剛從校園走出的大學生,穿著剛買來或借來的西裝,躊躇滿志地走進某公司的面試辦公室,在面對考官的時候,他們口若懸河,並不時蹦出乙個個連專業人士也不經常使用的「兇悍」詞彙,彷彿這樣才夠成熟、夠「職業」。
但大學生就是大學生,人事經理一眼就能看出你有沒有經驗。既然公司準備招收應屆畢業生,就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知道自己面對的肯定是沒有太多經驗的新人。
現在有很多的畢業生,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為了讓自己顯得不太稚嫩,往往用很「職業」的語言和舉止來「包裝」自己。裝得像那麼回事也就算了,要是裝得不像,會讓面試官感到「很奇怪」,看了「不舒服」。比如做乙個presentation,有經驗的工作人員來做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做,無論是時間的安排,還是詞彙的運用,一定都有很大的區別,給人的感覺會完全不一樣。
大學生首先要承認自己本來就經驗不足,而不是「裝」作有經驗,如果一味地學習別人,反而把自己的本性給掩蓋了,給面試人員不自然的感覺。
信心好心可能辦壞事有的時候,畢業生們過於「職業」的言談舉止是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信心是好事,但是人事經理看重的信心來自於你的專業和你的能力,而不是來自你咄咄逼人的言語和過分包裝的舉止。在回答面試官問題的時候,很多畢業生往往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喜歡在自己的答案裡用上太多的修飾,甚至隨意誇大自己的能力,對思考的嚴密、答案的客觀卻不太重視,當提問更加深入的時候,他們常常又不能自圓其說。
面試時表現出一定的信心是會受到人事經理肯定的,但如果一言一行中顯得太過自信,就會讓人覺得你太有「攻擊性」,不善於和別人合作。大學畢業生在準備面試言談舉止的時候,有乙個準則,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態,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信心而過分表現,更不要言過其實。
2012 的船票,你準備好沒有
ceo離職每年都有,今年特別多,而且都是大牌公司,是不是都感覺到2012了,提前買船票去了 1月11日,amd ceo梅德克辭職 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ceo衛哲辭職 3月31日,巨集碁ceo蘭奇辭職 7月16日,道瓊斯集團ceo萊斯 辛頓辭職 7月19日,英國最大運營商ee亞歷山卓辭職 8...
混跡職場多年的你,面試真的準備好了嗎?
每一次面試,都是一場博弈。面試,說到底是供需雙方心理上的較量。是用人方與求職者雙向溝通的乙個環節,是通過相互交流促進了解,進而達成錄取意向的過程。作為求職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充足準備,盡最大努力,贏得這場心理博弈。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唯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在面試過程中從容應對。一次...
APP的國際化,你準備好了嗎
從去年9月份開始,國內的一些知名網際網路公司不動聲色地開始了新一輪的國際化嘗試。這次 出海 的主要方式是利用移動應用搶占市場,並在應用推廣上花費了大量投入。而且,直到現在,這輪推廣仍沒有停止的跡象,投入也越來越多。看起來,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也都意識到了這次機會,開始利用移動應用作為突破口,實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