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一:軟體藍領能拯救中國軟體業嗎?
本世紀初,隨著軟體業「學印度」熱潮的掀起,「軟體藍領」一詞也紅極一時。專家們認為,標準化運作、大量從事最基礎程式設計工作的「軟體藍領」的存在,是印度軟體得以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為此,他們大聲疾呼:中國軟體業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大量的「軟體藍領」將是中國軟體業崛起的契機。
但也正是從在中國出現「軟體藍領」的那一天,就備受爭議:「軟體藍領」存在的土壤是軟體的標準化生產,這在中國並不具備。中國軟體業目前並不需要大量的「軟體藍領」。
幾位專家的辯論,也正是從「軟體藍領」開始的。
周鴻禕(雅虎中國區總裁):中國軟體業需要「個人英雄主義」
我對「軟體藍領」非常不認同。目前,很多人主張,在中國應該培養起一批軟體藍領,像印度那樣。這批「軟體藍領」只要會寫**,或者檢測軟體的bug就可以了。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我堅持認為,軟體是一門藝術,在軟體領域,我們要呼喚「個人英雄主義」。乙個好的程式設計師和乙個差的程式設計師,同樣勞動的價值,可能會相差上百倍、上千倍甚至無窮大。
今年最偉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是google。我們和google做了很多交流,但它真正的核心程式和核心**的數量並不大,這就是天才程式設計師的成果。同樣,現在各個國家都在拼命發展的linux是怎麼來的呢——乙個芬蘭的大學生,覺得微軟的東西不好用,學校教的東西不好,自己寫了乙個核心。而很多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很多專業人士研發,也沒有完成這樣的軟體。所以,我覺得中國軟體業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些高水平的人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
包括最近我們和電腦報合辦軟體大賽,也是希望用中國最大的it**的影響力,改變一下對目前程式設計師的看法。
吳功宜(南開大學資訊科技科學學院院長):大學培養軟體人才的模式必須改革
就目前而言,大學培養軟體人才主要還是在計算機系。但這裡有乙個問題,所有的計算機系面孔都很像。它的教學計畫差不多,也就是全國大學在培養軟體人才方面都是乙個模式。
很多做軟體很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搞軟體的,很多人是學數學、學物理的,但軟體做得非常好,因為他思維非常好。反而是計算機系過於模式化,導致軟體人才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好的思維。
現在的大學教育必須改革,不能簡單培養乙個只能開發**的「機器」。你程式設計做得好就好比懂一門外語,但如果不做翻譯,不做**,那個東西老太太都會。你看國外十幾歲的小孩兒學程式沒那麼複雜,如果我們不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不培養複合型人才,永遠會落後,所以教育必須適合整個產業的發展。
吳文虎(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軟體要想出頭,必須培養大師級人物
大家都在拿印度和中國比,尤其是在軟體方面,差距的確是存在的。但我認為不是我們的人不行,我覺得可能還是一種體制或者其他的東西困擾著我們。
從國際資訊學院奧林匹克競賽上來看,我還沒看到印度人去參加比賽,這是從中學生方面看。從大學生,我也是領隊,我是領清華大學的隊去,七八屆了,也沒見到印度對手去參賽。
技工型軟體人才在中國的確緊缺,不過要推動中國軟體業整體向上發展,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一些研究型人才,培養大師級人物。所以我覺得人才怎麼培養的確是乙個大問題,這方面可以改革的東西挺多的。培養軟體人才這件事我覺得中國應該有優勢,因為我們的人比較厲害,可塑之才很多,我們的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進。
張曉明(電腦報編輯部主任):
軟體藍領必須成為中國軟體業的生力軍
我一直在思考乙個問題:什麼型別的軟體人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呢?我的觀點很簡單,那就是軟體藍領,專業性極強的技工型軟體人才。以電腦報正在舉辦的「中國原創軟體大賽」來說,已經在全國大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收到了優秀作品數百件,這說明中國並不缺乏優秀的軟體人才。
事實也是如此,中國程式設計師很有才華也很努力,但我們的程式設計師通常會把乙個程式從頭至尾地包攬下來,沒有什麼具體的分工,更談不上軟體的架構精心設計,一是沒時間,二是沒精力。但我到印度,就發現這一點完全不一樣:印度的程式設計師分工相當細,**開發有軟體設計員,程式檢驗有產品測試員,軟體開發的整體控制更是有專門的系統分析員。
因此,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印度「矽谷」班加羅爾,那裡乙個軟體企業出口25億美元,而中國呢?2023年一年軟體出口也就是20億美元。
說到底,軟體藍領之所以適合中國軟體業發展,還是因為軟體業本身正在朝著規模化、效益化的方向發展,看看那些軟體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就可以知道,如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傳統製造業一樣,軟體產品已經不再是坐在實驗室幾個程式設計師冥思苦想想出來的,而是在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上誕生的。在這條生產線上,每個環節都需要技術性極強的軟體工人。
我深信,軟體藍領完全能夠推動中國軟體走上規模化、效益化的發展道路。
焦點二: 學校教育滯後影響了中國軟體業發展?
中國大學的計算機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也久為軟體業詬病。為此,教育部在全國建立了35所軟體學院,以期改變這種現象。但時間過去了兩年多,軟體學院似乎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成效,關於軟體學院和計算機教育的反思,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專家們另乙個焦點話題。
譚浩強(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大學時期是打造軟體人才的最關鍵環節
我長期從事高校計算機教育,很多學生都抱怨如今學校教育對於軟體人才的發展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畢業之後還要重新學習,似乎軟體人才的出現倚仗於社會培訓,跟學校教育一點關係沒有。
落後於時代發展?好大的乙個帽子。難道像c語言這些真的就為中國軟體業所不容?我不相信。學了c++就一定比c語言好?我更不相信。我聽說美國乙個學校,導師給學生出乙個題目說你可以用任何語言做,但你用c++做我給你零分,你用c語言做我給你一百分。很多人不理解,這個教授的意思就說c是基礎,因為你把c語言打好基礎,以後做別的工作就非常容易。
所以說那種認為學校教育已經無法培養出真正的軟體人才的觀點是相當錯誤的,學校教育本身就是起到乙個打基礎的作用。如果你非要說在大學不能學習到那些最新的開發工具,最時髦的東西就是失敗的話,那要成為軟體人才最好就別到高校來學習,直接自學算了。
簡而言之,相對社會教育,乙個良好的大學基礎學習對於軟體人才更為關鍵。如果缺少這一點,只能稱之為軟體人而不是人才。
軟體業人才結構
軟體業人才結構 金字塔型,還是橄欖型?有人說,軟體業當前的人才結構是橄欖型 中間大兩頭小 需求量最大的 軟體藍領 短缺問題最為凸顯,這極大地制約著軟體業的發展,因此要花大力氣培養大量的初級軟體程式設計師等 藍領工人 但業內更多人認為,軟體業當前的人才結構是金字塔型,高手和專家型人才的總量不足才是 制...
李開復 寄語中國軟體業
寄語中國軟體業 本文談到的內容,大都是我個人對微軟成功經驗的理解以及對軟體企業管理者的建議。微軟公司是一家成功的企業,其成功的背後隱藏著許許多多有價值的東西。雖然微軟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一定適合其他企業,但至少是乙個可供參考的優秀範例。下面是從本文中提煉出來的,我個人對中國高技術企業的建議 管...
李開復寄語中國軟體業
本文談到的內容,大都是我個人對微軟成功經驗的理解以及對軟體企業管理者的建議。微軟公司是一家成功的企業,其成功的背後隱藏著許許多多有價值的東西。雖然微軟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不一定適合其他企業,但至少是乙個可供參考的優秀範例。管理方面 積極為公司長遠目標投資,悉心地學習研究 開發的機制。理解把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