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最近在學習go自帶的rpc,看完了一遍想著自己實現乙個codec,也就是自定義訊息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訊息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涉及到兩步:
1、從網路中讀取資料和將資料寫到網路中;
2、根據拿到的二進位制資料反序列化以及把現有的物件序列化成二進位制資料。而這個過程中就需要處理程式設計客棧tcp的拆包粘包了。
tcp的拆包/粘包也算是網路程式設計中乙個比較基礎的問題了,具體的問題含義和解決方式也不再詳細描述了。雖然作為實現應用層邏輯的程式設計師可能根本不需要關心這個,作為中介軟體的開發,同時也出於學習go語言的目的,還是稍微進行一下練習。
tcp拆包粘包的解www.cppcns.com決思路:在讀取資料時,將讀取到的二進位制資料在正確的位置進行分割即可。這裡直接使用head+body的方式,也就是在傳送資料時先將整個資料的大小附加在資料前,就像這樣:
+++++++++++++++++++++++++++++++++++++
size (2 bytes) | body (size bytes)
+++++++++++++++++++++++++++++++++++++
這裡將資料報的size作為head
注:這裡舉的例子裡,size佔2個byte;size具體占用的byte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server具體實現:
func doconn(conn net.conn)
buffer.write(readbytes[0:readbytenum])//將讀取到的資料放到buffer中
// 然後處理資料
for
bodylen = int(binary.bigendian.uint16(head))
} else
}if !ishead
fmt.println("received body: " + string(body[:bodylen]))
ishead = true
} else }}
}func handletcp()
log.println("start listening on 1234")
for
go doconn(conn)
}}client具體實現:
func sendstringwithtcp(arg string) error
head := make(byte, server.head_size)
content := byte(arg)
headsize := len(content)
binary.bigendian.putuint16(head, uint16(headsize))
//先寫入head部分,再寫入body部分
_, err = conn.write(head)
if err != nil
_, err = conn.write(content)
if err != nil
return nil
}
TCP粘包的拆包處理
因為tcp是流式處理的,所以包沒有邊界,必須設計乙個包頭,裡面表示包的長度 一般用位元組表示 根據這個來逐個拆包。如果對於傳送 接收頻率不高的話,一般也就不做拆包處理了,因為不大可能有粘包現象。以下是粘包和拆包的分析 用qt的tcpsocket讀出的資料來拆 1 m imp m thread boo...
TCP粘包 拆包
tcp粘包 拆包 客戶端發服務端傳送了兩個資料報a和b 粘包 服務端一次性接收到了a和b 拆包 服務端第一次接收了a和b的一部分,第二次接收到了b的剩餘部分 粘包 拆包原因 1 應用程式寫入的位元組大小 socket傳送緩衝區大小 2 tcp分段 tcp data部分的大小 mss max segm...
TCP粘包,拆包
粘包 拆包表現形式 現在假設客戶端向服務端連續傳送了兩個資料報,用packet1和packet2來表示,那麼服務端收到的資料可以分為三種,現列舉如下 第一種情況,接收端正常收到兩個資料報,即沒有發生拆包和粘包的現象,此種情況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第二種情況,接收端只收到乙個資料報,由於tcp是不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