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port 語法介紹:
"height = [pixel_value | device-height] ,
width = [pixel_value | device-width ] ,
initial-scale = float_value ,
minimum-scale = float_value ,
maximum-scale = float_value ,
user-scalable = [yes | no] ,
target-densitydpi = [dpi_value | device-dpi | high-dpi | medium-dpi | low-dpi]"/>
width
控制 viewport 的大小,可以指定的乙個值或者特殊的值,如 device-width 為裝置的寬度(單位為縮放為 100% 時的 css 的畫素)。
height
和 width 相對應,指定高度。
target-densitydpi
乙個螢幕畫素密度是由螢幕解析度決定的,通常定義為每英吋點的數量(dpi)。android支援三種螢幕畫素密度:低畫素密度,中畫素密度,高畫素密度。乙個低畫素密度的螢幕每英吋上的畫素點更少,而乙個高畫素密度的螢幕每英吋上的畫素點更多。android browser和webview預設螢幕為中畫素密度。
下面是 target-densitydpi 屬性的 取值範圍12
3456
為了防止android browser和webview 根據不同螢幕的畫素密度對你的頁面進行縮放,你可以將viewport的target-densitydpi 設定為 device-dpi。當你這麼做了,頁面將不會縮放。相反,頁面會根據當前螢幕的畫素密度進行展示。在這種情形下,你還需要將viewport的width定義為與裝置的width匹配,這樣你的頁面就可以和螢幕相適應。
initial-scale
初始縮放。即頁面初始縮放程度。這是乙個浮點值,是頁面大小的乙個乘數。例如,如果你設定初始縮放為「1.0」,那麼,web頁面在展現的時候就會以target density解析度的1:1來展現。如果你設定為「2.0」,那麼這個頁面就會放大為2倍。
maximum-scale
最大縮放。即允許的最大縮放程度。這也是乙個浮點值,用以指出頁面大小與螢幕大小相比的最大乘數。例如,如果你將這個值設定為「2.0」,那麼這個頁面與target size相比,最多能放大2倍。
user-scalable
使用者調整縮放。即使用者是否能改變頁面縮放程度。如果設定為yes則是允許使用者對其進行改變,反之為no。預設值是yes。如果你將其設定為no,那麼minimum-scale 和 maximum-scale都將被忽略,因為根本不可能縮放。
所有的縮放值都必須在0.01–10的範圍之內。
例:(設定螢幕寬度為裝置寬度,禁止使用者手動調整縮放)
(設定螢幕密度為高頻,中頻,低頻自動縮放,禁止使用者手動調整縮放)
關於inSampleSize的解釋
剛接觸android的bitmap類時,對這個引數非常費解。一開始以為是用來縮放的,但是縮放本身就有相應的類 matrix 類 那這個insamplesize是用來幹什麼的呢?目標 將android手機sd卡上的某張1000 1000讀取到手機螢幕上,顯示成一張200 200的縮圖。第一步 通過如下...
關於補碼的解釋
今天講補碼的時候卡殼了,有點尷尬,太想當然了,向童鞋們道歉!在這裡把補碼的原理解釋一遍。先看8位的二進位制的範圍 00000000,11111111 我們暫時只考慮真值,即這裡面所有的數都表示數值,其對應的十進位制數的範圍為 0,255 也就是說8位二進位制數的模為256,如果把這個範圍分為兩部分 ...
關於makefile的解釋
makefile是一種配置檔案,makefile 乙個工程中的原始檔不計數,其按型別 功能 模組分別放在若干個目錄中,makefile定義了一系列的規則來指定,哪些檔案需要先編譯,哪些檔案需要後編譯,哪些檔案需要重新編譯,甚至於進行更複雜的功能操作,因為 makefile就像乙個shell指令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