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驅動 測試 工作管理

2022-08-21 13:36:10 字數 3467 閱讀 6322

我們經常能夠發現職場工作中的一些「能人」,他們的工作幹練而高效,處處體現個人的價值。領導喜歡這樣的人員,他們自然也有著更好的工作前途。

筆者個人在工作中間,自認也屬於能力突出的型別,然而在知識傳授的時候卻又感覺這些泛泛而論的「能力」是很難傳遞的。在前幾天參加istqb官方論壇的時候,專家的講演讓我有了乙個思路,由此演化出今天這個課題,「邏輯思維驅動工作」。

什麼是邏輯思維,他如何幫助到我的工作呢?

我們先舉乙個例子。 昨天有一位同學諮詢了我乙個問題:「老師,缺陷的重開率應該以多少為標準值?」

缺陷的重開率指的是乙個缺陷經過開發修復後,被測試人員重開的比率。我沒有聽說過相關標準值,於是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但是並沒有找到相關標準。

這位同學於是將專案期望的缺陷重開率定為了0,也就是期望所有的缺陷修復都應追求100%一次修復成功。

推論:由不完美的人員做出的工作產品能不能簡單要求100%無謬?

所以,我建議缺陷重開率不能設定期望為0,而是應取5%-20%區間。

以上這個推論過程,就是邏輯思維的應用。

看到這種思維的益處了嗎?當我們遇到知識經驗不足,或者複雜問題時,邏輯思維是解決問題,理清工作方法的利器。

定義: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型別反映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

方法:原則:

理論部分我沒有進行大篇幅的描述,我們把主要的論述過程放到案例裡面來闡述。

同樣來自於學員的問題:老師我的某個測試任務,只有三天時間,人員經驗不足,我該怎麼處理?

我們嘗試邏輯思維來處理這個問題:

歸納:首先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怎樣完成乙個特定工作?

分析:某項工作的完成,能拆解成哪些關鍵因素?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下「因式分解」:

工作的完成取決於:

那麼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結論:要完成一項工作,我們就需要這三方面的配合:

要麼給與充裕的時間,要麼安排足夠的人手。回到原始的問題,時間和人手都不能保證,那麼就只能削減工作量。

而其實這三個要素就是所謂專案管理的鐵三角:

確定階段工作目標不管對於團隊管理還是個人管理都是乙個很好的習慣。

比如我希望提公升自己的知識豐富度,那麼我考慮去制定乙個個人讀書計畫。但是俗話說,計畫趕不上變化,有計畫卻無法確保執行這是一種常見現象。而一旦計畫被打亂,帶來的一種後續現象很有可能就是完全拋棄掉計畫。

怎麼扭轉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採用遞推方法來歸納我的讀書計畫:

所以總結起來,我的讀書計畫應該遵循以下迴圈:

plan(計畫)-> do(實施)-> check(檢查)-> action(調整)

這就是事務管理的戴明(pdca)迴圈。

進而我們可以進行演繹,是不是其他的事務計畫也應該遵循這樣的邏輯?比如測試計畫?比如風險管理?比如績效管理?答案是肯定的。

這樣我們就得出了一套事務處理的合理組織辦法。

個人總結報告是件挺討厭的事情,對工科人士而言(推眼鏡)最討厭寫這種假大空的文件了吧。。

個人述職報告很容易淪為乙個走過場的東西,個人表達不出什麼,領導也收穫不到什麼。

如何避免呢?我們可以從工作專案的目的分析,來把握工作的原則。

對於個人述職報告,借由他我可以達到什麼目的?

通過以上的例子,相信大家可以體會到邏輯思維在工作中的價值所在了。我們應該注意鍛鍊和應用邏輯思維,提公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最後用一句順口溜來總結邏輯思維在工作中的應用:

遇事不決,因式分解;

遇事不擇,先問為何。

我們經常能夠發現職場工作中的一些「能人」,他們的工作幹練而高效,處處體現個人的價值。領導喜歡這樣的人員,他們自然也有著更好的工作前途。

筆者個人在工作中間,自認也屬於能力突出的型別,然而在知識傳授的時候卻又感覺這些泛泛而論的「能力」是很難傳遞的。在前幾天參加istqb官方論壇的時候,專家的講演讓我有了乙個思路,由此演化出今天這個課題,「邏輯思維驅動工作」。

什麼是邏輯思維,他如何幫助到我的工作呢?

我們先舉乙個例子。 昨天有一位同學諮詢了我乙個問題:「老師,缺陷的重開率應該以多少為標準值?」

缺陷的重開率指的是乙個缺陷經過開發修復後,被測試人員重開的比率。我沒有聽說過相關標準值,於是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但是並沒有找到相關標準。

這位同學於是將專案期望的缺陷重開率定為了0,也就是期望所有的缺陷修復都應追求100%一次修復成功。

推論:由不完美的人員做出的工作產品能不能簡單要求100%無謬?

所以,我建議缺陷重開率不能設定期望為0,而是應取5%-20%區間。

以上這個推論過程,就是邏輯思維的應用。

看到這種思維的益處了嗎?當我們遇到知識經驗不足,或者複雜問題時,邏輯思維是解決問題,理清工作方法的利器。

定義: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型別反映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

方法:原則:

理論部分我沒有進行大篇幅的描述,我們把主要的論述過程放到案例裡面來闡述。

同樣來自於學員的問題:老師我的某個測試任務,只有三天時間,人員經驗不足,我該怎麼處理?

我們嘗試邏輯思維來處理這個問題:

歸納:首先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怎樣完成乙個特定工作?

分析:某項工作的完成,能拆解成哪些關鍵因素?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下「因式分解」:

工作的完成取決於:

那麼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結論:要完成一項工作,我們就需要這三方面的配合:

要麼給與充裕的時間,要麼安排足夠的人手。回到原始的問題,時間和人手都不能保證,那麼就只能削減工作量。

而其實這三個要素就是所謂專案管理的鐵三角:

確定階段工作目標不管對於團隊管理還是個人管理都是乙個很好的習慣。

比如我希望提公升自己的知識豐富度,那麼我考慮去制定乙個個人讀書計畫。但是俗話說,計畫趕不上變化,有計畫卻無法確保執行這是一種常見現象。而一旦計畫被打亂,帶來的一種後續現象很有可能就是完全拋棄掉計畫。

怎麼扭轉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採用遞推方法來歸納我的讀書計畫:

所以總結起來,我的讀書計畫應該遵循以下迴圈:

plan(計畫)-> do(實施)-> check(檢查)-> action(調整)

這就是事務管理的戴明(pdca)迴圈。

進而我們可以進行演繹,是不是其他的事務計畫也應該遵循這樣的邏輯?比如測試計畫?比如風險管理?比如績效管理?答案是肯定的。

這樣我們就得出了一套事務處理的合理組織辦法。

個人總結報告是件挺討厭的事情,對工科人士而言(推眼鏡)最討厭寫這種假大空的文件了吧。。

個人述職報告很容易淪為乙個走過場的東西,個人表達不出什麼,領導也收穫不到什麼。

如何避免呢?我們可以從工作專案的目的分析,來把握工作的原則。

對於個人述職報告,借由他我可以達到什麼目的?

通過以上的例子,相信大家可以體會到邏輯思維在工作中的價值所在了。我們應該注意鍛鍊和應用邏輯思維,提公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最後用一句順口溜來總結邏輯思維在工作中的應用:

遇事不決,因式分解;

遇事不擇,先問為何。

邏輯思維小測試

5位運動員參加了10公尺臺跳水比賽,有人讓他們 比賽結果 a選手說 b第一,我第三。b選手說 我第二,e第四。c選手說 我第一,d第二。d選手說 c最後,我第三。e選手說 我第四,a第一。比賽結束後,每位選手都說對了一半,請程式設計確定比賽的名次。includeint main 1 2 3 4 5 ...

邏輯思維1

140g鹽,一天平,7g 2g砝碼各乙個,如何只利用這些東西3次把鹽分成50g和90g?這兩天朋友去面試遇到的乙個題,解法如下 1.用7g 2g的砝碼稱出9g鹽,140g 9g 131g 2.用7g 2g砝碼把131g鹽分成兩部分61g,70g 61 2 7 70 3.用2g砝碼和9g鹽把61g鹽分...

邏輯思維4

第348期丨塑造苦難 看來,找到乙個苦難的故事,構建想象的共同體,這是人類共同的本能。虛構的猶太民族 焚書坑儒 第349期丨軟技能 文科素養這個詞,說得也不準確,它的本質是 軟技能 也就是不侷限在某個專業的硬知識,而是著眼於整個社會協作網路和未來社會的複雜性,從確定的東西中把握不確定因素的技能。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