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軟體開發模型
軟體開發模型指的是軟體開發的全部過程、活動和任務的框架。
軟體開發模型的作用:
能清晰直觀的表達出軟體開發的全部過程,明確規定了軟體開發的具體活動和任務,是企業級軟體開發專案的基礎和保障。
二、開發模型種類
1.瀑布模型
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將問題簡化,將功能的實現和設計分開、便於實現分工合作。即採用結構化的分析和設計方法將邏輯分析和物理實現分開。
瀑布模型適應於開發需求固定的開發。
瀑布模型的工序
1)可行性分析
目的:是用最的小代價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確定該專案是否指的開發。
任務:技術可行性: 從技術方面確定現有的條件是否能夠完成開發。
經濟可行性: 確定該項目的經濟效應是否指的開發。
社會可行性: 確定該專案是否存在違反法律和道德。
結果輸出《專案可行性分析報告》
2)專案開發計畫
任務範圍: 確定該項目的具體工作內容
資源: 確定該專案所需要的人力資源、軟硬體資源
進度: 制定該項目的節點和交付時間
成本: 核算該項目的成本
風險: **該專案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可控和不可控風險
結果輸出《專案開發計畫書》
2)需求分析
任務功能需求: 確定軟體所需要的功能
效能需求: 確定開發的的軟體有哪些技術性需求
環境需求: 確定軟體開發過程中所需的軟硬體需求
使用者介面需求: 確定介面的風格和人機互動方式
結果輸出《需求規格說明書》
3)系統概要設計
任務設計軟體的架構
設計資料結構
設計資料庫
設計介面模型
輸出《系統概要設計說明書》《資料庫設計說明書》《介面模型設計說明書》
4)系統詳細設計
任務為每個類進行詳細的演算法設計
對模組內部資料進行詳細設計,根據概要設計進行細節設計
輸出《系統詳細設計說明書》
5)編碼
任務遵守設計原則
遵守編碼規範
合理使用設計模式
編寫除錯日誌資訊
**具有可閱讀性、可測試性、可除錯性、可擴充套件性
輸出《api幫助文件》
6)測試
黑盒測試(測試人員) 單元測試(開發人員)
白盒測試(開發人員) 整合測試(開發人員)
灰盒測試(開發/測試人員) 系統測試(測試人員)
輸出《軟體測試用例》《軟體測試報告》
7)維護
任務校正性維護: 對軟體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為暴露的bug進行修改
完善性維護: 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和效能需求
適應性維護: 為適應市場的需求而進行軟硬體的公升級
防禦性維護: 為提高軟體的的可維護性和可靠性而進行維護
輸出《程式維護手冊》
2.迭代模型、
特點將專案按階段性進行,每個階段都執行乙個瀑布模型,其中包括不同比例的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每個階段都發布一版可執行的版本,通過多次迭代完成整個專案開發。
迭代模型適合客戶需求不確定的專案開發。
3.快速原型模型
指的是客戶需求不明確,需要快速建立乙個可以執行的軟體原型,以便於客戶和開發人員溝通,最終確切具體的開發需求。
適合客戶需求不明確、可變的的專案開發。
4.混合模型
指的是幾種不同的模型混合而形成的模型。
適合使用者需求特異的軟體開發
軟體開發流程
課程的主講老師是msdn的特約講師邵志東先生。課程中間,邵志東老師介紹了軟體開發流程 程式設計師基本素質 關於質量控制和開發模板及專案組建設。邵老師首先介紹了軟體開發的流程,他把軟體開發分為了兩大類,即專案開發及產品開發。專案開發是公司根據某一客戶的需求單獨為某一客戶訂製的軟體 產品開發是公司針對某...
軟體開發流程
軟體開發流程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即軟體設計思路和方法的一般過程,包括設計軟體的功能和實現的演算法和方法 軟體的總體結構設計和模組設計 程式設計和除錯 程式聯調和測試以及編寫 提交程式。第一步 需求調研分析 1相關系統分析員向使用者初步了解需求,然後用word列...
軟體開發流程
軟體開發流程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即軟體設計思路和方法的一般過程,包括設計軟體的功能和實現的演算法和方法 軟體的總體結構設計和模組設計 程式設計和除錯 程式聯調和測試以及編寫 提交程式。目錄開發流程 軟體維護 軟體公升級 報廢處理 舉例解析 第一步 需求調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