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sansevieria)植物有60餘種,原產於非洲、亞洲熱帶。植株高度因品種而異,從10數公尺至1公尺不等。葉肉質狀,有圓筒形、劍形、廣披針形等,簇生於地下根莖,葉面有各種不同形態的斑紋變化。成株每年均能開花,具香味,但以觀葉為主。此類植物耐旱、耐濕、耐陰,能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適合庭園美化或盆栽,為高階的花材室內植物。
栽培管理:
一般放置於陰處或半陰處,但也較喜陽光,惟有光線太強時,葉色會變暗、發白。喜歡溫暖的氣溫。其適宜溫度是18~27℃,低於13℃即停止生長。冬季溫度也不能長時間低於10℃,否則植株基部會發生腐爛,造成整株死亡。
澆水要適中,不可過濕。虎尾蘭為沙漠植物,能耐惡劣環境和久旱條件。澆水太勤,葉片變白,斑紋色澤也變淡。由春至秋生長旺盛,應充分澆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澆水,保持土壤乾燥,澆水要避免澆入葉簇內。用塑料盆或其它排水性差的裝飾性花盆時,要切忌積水,以免造成腐爛而使葉片以下折倒。
施肥不應過量。生長盛期,每月可施1~2次肥,施肥量要少。長期只施氮肥,葉片上的斑紋就會變暗淡,故一般使用複合肥。也可在盆邊土壤內均勻地埋3穴熟黃豆,每穴7~10粒,注意不要與根接觸。從11月至第二年3月停止施肥。
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很小的土壤體積內也能正常生長,喜疏鬆的沙土和腐殖土,耐乾旱和瘠薄。生長很健壯,即使布滿了盆也不抑制其生長。一般兩年換一次盆,春季進行,可在換盆時使用標準的堆肥。
繁殖:1、葉插繁殖:可在5~8月進行,將成熟的葉片自基部剪下,按6~10厘公尺一段截開,插入素沙土中,入土深度3厘公尺左右,插後放在疏陰下。溫度保持在18~25℃,20天左右開始生根。當幼株長出2~3片葉時即可上盆。金邊虎尾蘭用葉插法成活後,金邊常易消失,故多採用分株法繁殖。
2、分株繁殖:由於地下橫生匍匐莖常露出土壤表面,所以分株時不必脫盆,直接把根莖切開,提出後上盆栽種,沒有鬚根也能成活。當葉簇擠滿全盆後,可進行脫盆,抖掉所有泥土,以乙個葉簇為單位剪斷根莖,分開上盆栽種,一年後可萌發出4~5個新葉簇。
病蟲害:
在通風不良或是氣溫過高的波動情況下,易發生葉斑病。病斑油漬狀軟腐呈黃褐色,中間灰白色。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虎尾蘭,又名虎皮蘭、錦蘭,為龍舌蘭科、虎尾蘭屬植物,變種有金邊虎尾蘭、銀脈虎尾蘭。地下莖無枝,葉簇生,下部筒形,中上部扁平,劍葉剛直立,株高 50 厘公尺至 70 厘公尺,葉寬 3 厘公尺至 5 厘公尺,葉全緣,表面乳白、淡黃、深綠相間,呈橫帶斑紋。金邊虎尾蘭葉緣金黃色,寬 1 厘公尺至 1.6 厘公尺。銀脈虎尾蘭,表面具縱向銀白色條紋。家庭盆栽管理得好,全株葉片高 1.2 公尺以上。花從根莖單生抽出,總狀花序,花淡白、淺綠色, 3 朵至 5 朵一束,著生在花序軸上。
虎尾蘭原產非洲西部,耐乾旱,喜陽光溫暖,也耐陰,忌水澇,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健壯。春夏生長速度快,應多澆一些有機液肥,晚秋和冬季保持盆土略乾為好。不耐嚴寒,秋末初冬入室,只要室內溫度在 18℃ 以上,冬季正常生長不休眠, 1 月至 2 月開花,不低於 10℃ 可安全越冬。生長期內,不論室內、室外養護,都不宜長期放在庇蔭處和強陽光下,否則,黃色鑲邊變窄退色。劍葉生長期內生長點捲曲閉合,呈暗褐色,休眠期舒展,初養者往往認為是幹尖而剪除。頂端生長點破壞後,高生長終止。
虎尾蘭的根狀莖,管理蒔養精心生長很快,每年萌發新葉當年成型。一般兩三年換一次盆。早春磕出全株,除去舊土,更換以粗沙、腐葉土混合的營養土。結合換盆進行分株繁殖,將莖狀根周圍的陳土小心除淨,露出粗壯根狀莖,從連線適當部位,用利刀切斷分別上盆。分株時,生長葉片擁擠的切割,不要分切成獨株,因每株一年只生一片葉,移栽單葉恢復很慢,觀賞性差。同時,根狀莖上有潛在漏斗狀葉簇,過多分割會損傷芽。移栽上盆後不要澆水,一周後沿盆邊澆少量的水,水多傷口斷面易腐爛。扦插繁殖在夏季進行,選健壯一年生以上的老葉,橫切成 5 厘公尺的小段插穗,置通風散光下 2 天,斷面傷口稍乾後,插入沙壤土中,深為插穗的 1 / 3 ,放在高溫而又庇蔭的環境,經常噴水保持濕潤。在氣溫 20℃ 至 30℃ 的條件下, 30 天左右生根, 50 多天長出新幼葉。扦插繁殖,金邊虎尾蘭長出葉片返祖,失去母本金邊特徵。為保持其優良品種的特性,家庭繁殖應採用分株法好。
金邊虎尾蘭:形狀似虎尾蘭,但葉緣鑲有金黃色的闊斑帶。
短穗虎尾蘭:為矮生種,株高約10—20厘公尺,為金邊虎尾蘭的突變種,葉片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