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於乙個程序,不需要一開始就把程式的全部指令和資料都裝入記憶體再執行。
2.程式劃分為若干個功能上相對獨立的程式段,按照程式邏輯結構讓那些不需要同時執行的程式段共享同一塊記憶體區
3.當有關程式段的先頭程式段已經執行結束後,再把後續程式段從外存調入記憶體覆蓋前面的程式段
程式設計師提供乙個清楚的覆蓋結構。即程式設計師必須把乙個程式劃分成不同的程式段,並規定好它們的執行和覆蓋順序。
思想:不相互呼叫的程式段可以共享同一記憶體區
例子:設某程序的程式正文段由a,b,c,d,e和f等6個程式段組成.
由於程式段b不呼叫c,程式段c也不呼叫b,因此程式段b和c無需同時駐留在記憶體,它們可以共享同一記憶體區。
同理,程式段d、e、f也可共享同一記憶體區。
記憶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覆蓋區0由程式段b、c共享,容量50k。
覆蓋區1為程式段f、d、e共享,容量40k。
程序正文段要求記憶體空間:
a(20k)+b(50k)+f(30k)+c(30k)+d(20k)+e(40k)=190k
採用覆蓋技術,只需110k的記憶體空間即可開始執行。
物件是程序,等待狀態的程序駐留記憶體會造成儲存空間的浪費。因此,有必要把處於等待狀態的程序換出記憶體。交換技術是實現此目標的常用方法之一。
與覆蓋技術相比,交換技術不要求程式設計師給出程式段之間的覆蓋結構。
1.交換主要是在不同程序或作業之間進行。
2.覆蓋主要在同乙個作業或程序內進行,只能對與覆蓋程式段無關的程式段進行覆蓋。
作業系統覆蓋技術和交換技術
為什麼提出覆蓋技術?倘若我有乙個程序要執行,它需要10k的記憶體分配,但是現在擁有的資源是記憶體大小只有6k,那我們該怎麼辦?覆蓋技術就可以解決這樣乙個問題。即在較小的可用記憶體中執行較大的程式。看圖 覆蓋技術又是怎麼實現的呢?依據整個程式的邏輯結構,把不相關,不會相互呼叫的模組劃分一組來進行記憶體...
中心交換技術和分布式交換技術
htm2007 20070926 26035.shtml 在部署大型企業網路的時候,接入層交換機 匯聚層交換機 核心網交換機都必不可少。交換機被賦予的最高使命就是以最高速率 資料報,保證業務通暢,衡量標準也就是包 速率,以mpps 每秒百萬個資料報 為單位。同時,依靠vlan和acl 訪問控制策略 ...
電路交換技術與包交換技術
從交換技術的發展歷史看,資料交換經歷了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和綜合業務數字交換的發展過程。通訊網中最早出現的一種交換方式,主要應用於 通訊網中。資訊傳送的最小單位是時隙。傳輸資訊具有透明性。傳輸過程中建立鏈路佔據主要時間。優點 實時性好 只存在訊號傳播時延 穩定的資料傳輸速率 資源獨佔,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