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為測試前、測試中、和測試後吧
測試前:
最好讓一位同學專門owner一條業務線
一定要參與開發的設計評審
有些改動,讓開發列一下測試範圍,可以看看是不是測試用例覆蓋不到的點
測試用例一定要寫,這個時間不能少
測試中:
先主流程走一遍,提前暴露風險,再開始執行用例
開發解決完bug,一定要多問一句,這個bug是什麼原因,聽一下開發的發言,不但能更深入了解這個業務,也能判斷開發是否真的改好了
風險一定要前置,把預發環境當做正式環境,正常來說上預發環境就要保證已無bug
測試後:
介面自動化用例維護好
bug覆盤,看所有提的bug中,哪些是用例沒有覆蓋到的,原因是什麼,一方面總結,一方面可以提公升用例的質量
線上資料監控
如果是重大改動,可以用灰度策略,讓部分人群走新邏輯(作為內測使用者)或開關
完善這條業務線的骨架圖,及重要字段
關於晶元選型的一點小小心得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功能的晶元層出不窮。積體電路的發展基本向著高整合 低功耗方向發展。這在給我們的研發工作帶來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為我們在實際研發過程中的選型問題帶來了不便。我從事晶元推廣工作以來,經過與客戶的討論和自己的經驗,認為研發工作中晶元的選型應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 效能。我們選好了i...
關於晶元選型的一點小小心得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功能的晶元層出不窮。積體電路的發展基本向著高整合 低功耗方向發展。這在給我們的研發工作帶來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為我們在實際研發過程中的選型問題帶來了不便。我從事晶元推廣工作以來,經過與客戶的討論和自己的經驗,認為研發工作中晶元的選型應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 效能。我們選好了i...
github的一點小心得
很多朋友在github上建立了 倉庫後,急急忙忙的就在本地按照網上的說法,如下 cd dir git init git remote add git add git commit 但是這樣可能就會出現各種蛋疼的問題。最後發現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在github上建立好 倉庫及專案之後,配置好git,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