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乙個系統管理者(root)而言,磁碟的管理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尤其近來硬碟已經漸漸成為一種消耗品。如果我們想要在系統裡新增一塊硬碟時,應該有哪些動作需要做的呢?
1.對磁碟進行分割槽
2.對該分割槽進行格式化(format),以建立系統可用的檔案系統
3.若想要仔細一點,則可以對剛才新建的檔案系統進行檢驗
4.在linux系統上,需要建立掛載點(也就是目錄),並將它掛載上來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幾個概念
一、磁碟分割槽(fdisk)
fdisk [-l] 裝置名稱引數-l : 輸出後面接的裝置所有的分割槽內容
我們可以對其中乙個磁碟進行操作
m:顯示命令資訊我們要注意這裡主分割槽、拓展分割槽和邏輯分割槽的概念p : 顯示目前磁碟狀態
n : 新增乙個分割槽
d : 刪除乙個分割槽
q : 不儲存退出
w : 儲存退出
主分割槽:主分割槽也被稱為主磁碟分割槽,是磁碟分割槽的一中型別,其主要作用是用來安裝作業系統。乙個硬碟最多可建立4個主分割槽。 乙個硬碟可以有1到3個主分割槽和1個擴充套件分割槽,也可以只有主 分割槽而沒有擴充套件分割槽,但主分割槽必須至少有1個,擴充套件分割槽則最多只有1個,且主分割槽+擴充套件分割槽總共不能超過4個。邏輯分割槽可以有若干個。
拓展分割槽:因為主分割槽最多可以建立4個,我們需要使用擴充套件分割槽打破4的限制。在磁碟上可以建立多個邏輯分割槽而建立的這些邏輯分割槽都被稱為擴充套件分割槽,您可以用主分割槽和邏輯分割槽中儲存數 據,但是不能用擴充套件分割槽儲存,因為擴充套件分割槽是我們對邏輯分割槽的總稱,只是一中稱呼
邏輯分割槽:擴充套件分割槽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他是以邏輯分割槽的方式來使用的,所以說擴充套件分割槽可以分成若干個邏輯分割槽。他們的關係是包含的關係,所有的邏輯分割槽都是擴充套件分割槽的一部分。擴充套件
分割槽如果不再進行分割槽了,那麼擴充套件分割槽就是邏輯分割槽了。
二、磁碟格式化
分割槽完畢後自然就是要進行檔案系統的格式化。格式化命令非常簡單,那就是mkfs
mkfs [-t 檔案系統格式] 裝置檔名三、磁碟檢驗:fsck、badblocks引數-t : 可以接檔案系統,例如ext3/ext4/ext2/vfat等(系統有支援才會生效)
fsck [-t 檔案系統] [-acay] 裝置名稱fsck -c -f -t ext3 /dev/hdc6
badblocks -[svw] 裝置名稱四、掛載和解除安裝引數:-s:列出進度
-v:在螢幕上看到引數
-w:寫入方式測試,建議不要使用
badblocks -sv /dev/hd6
在進行掛載之前要知道
1.單一檔案系統不應該被重複掛載在不同的掛載點中
2.單一目錄不應該重複掛載多個檔案系統
3.作為掛載點的目錄理論上是空目錄才是
mkdir /mnt/hd6如果我們非要掛載到不是空目錄下的話mount /dev/hd6 /mnt/hdc6
df -h
我們要不就做備份,但是這個操作比較繁瑣,所以我們盡量還是掛載到空目錄下,然後軟鏈結到你想要的目錄
解除安裝(將裝置檔案解除安裝)
umount [-fn] 裝置名稱或者掛載點引數:-f :強制解除安裝
-n:不更新/etc/mtab的情況下解除安裝
注意要解除安裝的時候不能在該磁碟的掛載點中,要退出來,例如
cd /
Linux 磁碟分割槽 格式化 掛載
分割槽 a.檢視磁碟分割槽表 fdisk lb.檢視指定磁碟分割槽表 fdisk l dev sdbc.分割槽命令 fdisk dev sdb 常用命令 n 建立新分割槽 d 刪除已有分割槽 t 修改分割槽型別 l 檢視所有支援的型別 p 顯示現有分割槽資訊 w 儲存並退出 q 不儲存並退出 m 檢...
新磁碟分割槽格式化掛載
公司運維很忙,給開好了伺服器,又不知道具體的磁碟掛載位置時,於是引發了以下問題 硬碟分割槽有三種 主分割槽,擴充套件分割槽,邏輯分割槽 乙個硬碟主分割槽至少有1個,最多4個,擴充套件分割槽可以沒有,最多1個。且主分割槽 擴充套件分割槽總共不能超過4個。邏輯分割槽可以有若干個。了解了分割槽的概念後,那...
linux磁碟分割槽磁碟格式化掛載
1 磁碟分割槽 fdisk fdisk l 裝置名稱 df h 檢視磁碟目錄的容量 fdisk dev hdc 進入fdisk介面 p 檢視分割槽資訊 d 刪除分割槽 w 儲存離開or q 不儲存離開 2 磁碟格式化命令 mkfs t 檔案系統格式 裝置名 eg mkfs t ext3 dev 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