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2022-02-25 14:01:18 字數 2524 閱讀 2754

linux的核心概念:各個元件或裝置在linux下面都是乙個檔案。(這也是和windows系統最大的不同)

各硬體裝置在linux中的檔名:

裝置

裝置在linux中的檔名

scsi、sata、usb硬碟

/dev/sd[a-p] (中括號中的字母代表不同的硬碟)

u盤/dev/sd[a-p]

virtio介面

/dev/vd[a-p] (用於虛擬機器內)

軟碟機/dev/fd[0-7]

印表機/dev/lp[0-2]  (25針印表機)

/dev/usb/lp[0-15]  (usb介面)

滑鼠/dev/input/mouse[0-15] (通用)

/dev/psaux (ps/2介面)

/dev/mouse (當前滑鼠)

cd-rom、***-rom

/dev/scd[0-1] (通用)

/dev/sr[0-1] (centos通用)

/dev/cdrom (當前cd-rom)

磁帶機/dev/ht0 (ide介面)

/dev/st0 (sata/scsi介面)

/dev/tape (當前磁帶)

ide硬碟

/dev/hd[a-d]

舉例:主機上有兩個sata硬碟以及乙個usb硬碟,主機板上有6個sata插槽,它們在linux上的檔名是什麼?

答:主機是按照檢測到的順序來決定裝置檔名,並非與實際插槽順序有關,故檔名如下:

sata1上的硬碟檔名:/dev/sda

sata2上的硬碟檔名:/dev/sdb

usb硬碟檔名:/dev/sdc  (因為usb硬碟要在系統啟動完成後才能被識別,故排在最後)

使用虛擬機器學習:

如果你的系統是windows系列,建議使用virtualbox。

如果原本就是linux系統,可以使用原本系統內就有的虛擬系統管理器來處理。

磁碟分割槽:

碟片上面可細分出扇區(sector)與磁軌(track),扇區的物理大小設計有兩種,分別是512位元組與4k位元組。

早期的磁碟第乙個扇區裡面含有的重要資訊稱為mbr格式,後來又多個乙個新的磁碟分割槽格式,稱為gpt。

1.mbr(ms-dos)

早期的linux系統為了相容windows的磁碟,使用的是支援windows的mbr的方式來處理啟動引導程式與分割槽表。

第乙個扇區512位元組包含兩個東西:

主引導記錄(mbr):可以安裝啟動引導程式的地方,有446位元組;

分割槽表:記錄整塊硬碟分割槽的狀態,有64位元組。

因為分割槽表只有64位元組容量,因此最多只能有四組記錄區,分別為/dev/sda1、/dev/sda2、/dev/sda3、/dev/sda4

以上四個記錄區就相當於windows系統中的c、d、e、f盤。

mbr的缺點:

注意: 主要分割槽(primary)、擴充套件分割槽(extended)、邏輯分割槽(logical)

2.gpt(guid partition table) 磁碟分割槽表

為了相容所有的磁碟,因此在扇區的定義上會使用所謂的邏輯區塊位址(lba)來處理,gpt將磁碟所有區塊以此lba(預設512位元組)來規劃。

lba0(gpt表頭記錄):記錄了分割槽表本身的位置與大小,同時記錄了備份用的gpt分割槽放置的位置。

lba2-33(實際記錄分共資訊處):每個lba都可以記錄4組分區記錄,所以在預設情況下,總共可以有4*32=128組分區記錄。

gpt分割槽沒有所謂有主、擴充套件、邏輯分割槽的概念,每個都可以視為主要分割槽,每乙個分割槽都可以拿來格式化使用。

主機的啟動流程與啟動檢測:

作業系統也是軟體,那如何讓我們的主機認識這個軟體並執行它呢?

1.bios搭配mbr/gpt的啟動流程

cmos是記錄各項硬體引數且嵌入在主機板上面的儲存器,bios則是乙個寫入到主機板上的乙個韌體(就是乙個軟體程式)。

bios是主機啟動後,計算機系統會主動執行的第乙個程式,具體過程如下:

2.uefi bios搭配gpt啟動的流程

gpt可以提供64位的定址,但bios僅是16位的程式,而且bios其實不懂gpt。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就有了uefi這個統一可擴充套件韌體介面的產生。

linux安裝模式下,磁碟分割槽的選擇:

目錄樹結構:

linux整個目錄樹架構最重要的就是那個根目錄,表示方法為一條斜線 / 。(注意:windows都是使用反斜線 \ )

檔案系統與目錄樹的關係(掛載):

所謂的「掛載」就是利用乙個目錄當成進入點,將磁碟分割槽的資料放置在該目錄下;也就是說進入該目錄就可以讀取該分割槽。

那個進入點的目錄我們稱為「掛載點」,根目錄是最重要的目錄,因此一定需要掛載到某個分割槽。

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磁碟分割槽 MBR

主流的磁碟介面為sata介面。sata usb scsi等磁碟介面都是使用scsi模組來驅動的,因此這些介面的磁碟裝置檔名都是 dev sd a p 的格式。順序需要根據linux核心檢測到磁碟的順序來決定。比如pc上面有兩個sata磁碟以及乙個usb磁碟,而主機板上面有6個sata的插槽。這兩個s...

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在linux裡面,各個元件或裝置都是乙個檔案 1 linux伺服器中,記憶體的重要性比cpu還要高得多 2 磁碟陣列 是利用硬體技術將數個硬碟整合成為乙個大硬碟的方法,作業系統只會看到最後被整合起來的大硬碟。3 各硬體裝置在linux中的檔名 1 ide介面的硬碟在linux內的檔名為 dev hd...

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在linux系統中,每個裝置都被當做成乙個檔案來對待。正常的實體機器大概使用的都是 dev sd a 的磁碟檔名,至於虛擬機器環境底下,為了加速,可能就會使用 dev vd a p 這種裝置檔名!磁碟盤上面又可細分出扇區 sector 與磁軌 track 兩種單位,其中扇區的物理量設計有兩種大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