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裡面,各個元件或裝置都是乙個檔案
1、linux伺服器中,記憶體的重要性比cpu還要高得多
2、磁碟陣列:是利用硬體技術將數個硬碟整合成為乙個大硬碟的方法,作業系統只會看到最後被整合起來的大硬碟。
3、各硬體裝置在linux中的檔名
(1)ide介面的硬碟在linux內的檔名為 /dev/hd[a-d]
(2)scs/sata/usb硬碟:/dev/sd[a-p]
(3)u盤:/dev/sd[a-p] (跟sata相同)
(4)印表機:25針:/dev/lp[0-2] usb:/dev/usb/lp[0-15]
(5)當前滑鼠:/dev/mouse
(6)當前cd rom/*** rom:/dev/cdrom
例題:如果你的pc上面有兩個sata磁碟以及乙個usb磁碟,而主機板上面有六個sata的插槽。這兩個sata磁碟分別安插在主機板上的sata1,sata5插槽上,請問這三個磁碟在linux中的裝置檔名是什麼?
由於是使用檢測到的順序來決定裝置檔名,並非與實際槽代號有關,因此裝置的檔名如下:
sata1插槽上的檔名:/dev/sda
sata5插槽上的檔名:/dev/sdb
usb插槽(開機完成後才被系統識別):/dev/sdc
4、磁碟的組成
磁碟的組成(主要由碟片、機械手臂、磁頭與主軸馬達所組成),而資料的寫入其實是寫在碟片上面。
碟片上面又細分為扇區與柱面兩種單位,其中扇區每個大小為512bytes
其實整塊磁碟的第乙個扇區特別重要,因為它記錄了整塊磁碟的重要資訊:
主引導分割槽(master boot record,mbr):可以安裝引導引導程式的地方,有446bytes
分割槽表:記錄整塊硬碟分割槽的狀態,有64bytes
注意:mbr是很重要的,因為當系統在開機的時候會主動去讀取這個區塊的內容,這樣系統才會知道你的程式放在**且該如何進行開機
5、主分割槽、擴充套件分割槽與邏輯分割槽的特性
主分割槽與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可以有四個(硬碟的限制)
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只能有乙個(作業系統的限制)
邏輯分割槽是由擴充套件分割槽持續切割出來的分割槽
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磁碟分割槽 MBR
主流的磁碟介面為sata介面。sata usb scsi等磁碟介面都是使用scsi模組來驅動的,因此這些介面的磁碟裝置檔名都是 dev sd a p 的格式。順序需要根據linux核心檢測到磁碟的順序來決定。比如pc上面有兩個sata磁碟以及乙個usb磁碟,而主機板上面有6個sata的插槽。這兩個s...
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在linux系統中,每個裝置都被當做成乙個檔案來對待。正常的實體機器大概使用的都是 dev sd a 的磁碟檔名,至於虛擬機器環境底下,為了加速,可能就會使用 dev vd a p 這種裝置檔名!磁碟盤上面又可細分出扇區 sector 與磁軌 track 兩種單位,其中扇區的物理量設計有兩種大小,分...
Linux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槽
linux的核心概念 各個元件或裝置在linux下面都是乙個檔案。這也是和windows系統最大的不同 各硬體裝置在linux中的檔名 裝置 裝置在linux中的檔名 scsi sata usb硬碟 dev sd a p 中括號中的字母代表不同的硬碟 u盤 dev sd a p virtio介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