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的物聯網之路
未來十到二十年,大家基本已經形成了乙個共識,那便是新格局的奠定將由 ai 和物聯網技術來支撐。放眼國內,在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之中,未來真正成為競爭對手廝殺的,阿里和華為是首當其衝,在這兩個領域雙方分別暗自發力,更有各有各的優勢。
ai與 iot:阿里與華為的正面之戰
ai 層面,華為軟硬兼施,祭出「普惠 ai」的大旗,不僅雲端推出「ei 企業智慧型」和深度學習服務 dls,還推出了 modelarts ai 平台。在硬體層面,則推出兩款 ai 晶元公升騰 910 和公升騰 310。
相對華為,阿里 ai 技術雖然實力總體不如華為,但也不甘示弱。不僅成立了深研 ai 技術的「達摩院」和「羅漢堂」,更是在 2018 年 9 月 19 日,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達摩院宣布,成立獨立晶元企業「平頭哥半導體****」。看這名字,也能感受到如「非洲一哥」那般毫無懼色,生死看淡,不服來幹的氣勢。
物聯網領域,從華為的技術大會的名稱—「全連線」上看,華為其志不在小,不過從筆者個人角度來看,在物聯網 iot 領域的布局,阿里雖然起步不是最早,但是已經後發制人,在業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這裡可以下乙個斷言,未來的中國,華為在 ai 領域將越來越有影響力,在物聯網基礎平台領域,阿里將是主角。
回過頭來,我們先梳理一下國內外物聯網雲平台發展的脈絡。
2015 年 10 月,亞馬遜在全球雲計算技術大會上發布了乙個物聯網平台,可以讓數億裝置連線到 aws iot,這應該是最早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雲平台了。
緊隨其後,微軟也在 10 月份的 azurecon 2015 技術大會上宣布 azure 物聯網套件 azure iot suite 正式上市,不到四個月,微軟又在 2016 年的 2 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azure iot hub 服務,它不僅是 azure iot suite 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微軟物聯網戰略的重要基礎。
直到 2016 年的下半年,阿里的物聯網平台才姍姍來遲,名稱也顯得比較低調,名為「物聯網開發套件」。並且功能也相對簡單,就是通過 mqtt 協議,把資料報從裝置端傳送到雲端。
資料報的內容可以是二進位制資料,也可以是 xml 或 json 格式的文字資料,具體內容由使用者自行去解釋,其開發團隊的人員也不太多,也就一二十人的規模,早期以不斷以發布 c/c++的嵌入式語言的入雲 sdk 為主。
阿里物聯網是如何崛起的
使阿里物聯網平台上乙個台階的里程碑的大事,是在 2017 年中和無錫市**達成乙個物聯網平台開發的合作。據說這個專案之初,先是華為跟進了大概半年多時間,不過最終卻花落阿里。
無錫市**花 1 億人民幣委託阿里雲開發地方性物聯網平台 —— 「飛燕」系統,另外乙個附加條件就是阿里要在無錫成立乙個面向智慧型城市的物聯網公司。
開發伊始,由於阿里物聯網開發團隊的產品只是「阿里雲物聯網套件」,並且開發團隊人員只是幾十位,所以並不是太看好半年內能開發出什麼像樣的物聯網平台。
但是隨著開發需求的不斷清晰,及開發團隊人員的暴增(物聯網團隊從年中的幾十人短短幾個月就在年底了時候就達到了 450 多人。本文落稿之時,阿里雲物聯網團隊已經千人之上了),alink
協議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完善,像一顆種子慢慢地生根發芽,物模型開始一點點地建立,各種裝置的資料開始匯集到物聯網
iot 平台。到了年底,第一版的」飛鳳」則正式上線了。
緊接著以「飛鳳」平台為基礎,面向全國通用的一站式物聯網平台 link develop 1.0,在 2018 年初也正式對外發布。並且把一站式平台的 link develop 資料接入部分(以 alink 協議為核心的物模型接入)專門獨立出來,和原有的物聯網套件打包在一起,作為物聯網的通用接入平台。原有的接入方式稱之為「基礎版」,新的基於 alink 協議的面向物模型的接入方式為「高階版」,並於 2018 年 4 月正式對外發布。同年 6 月末,「物聯網套件」正式更名為「物聯網平台」。次年的 4 月 9 日,產品版本正式統一,控制台不再區分「基礎版」和「高階版」。
以 link develop 為藍本,或者說 link
link develop 平台本身也在飛速發展,解決好了接入及物聯網物模型後。面向各種應用的呈現,不僅支援二維平面圖顯示,同時也支援三維建模,並且 web 端和手機端也同步支援各種應用呈現。2018 年 9 月 16 日 link
develop 2.0 正式上線,2019 年初 link
develop 正式公升級為 iot studio。
說到雲和端的連線,不得不提,除了 mqtt 軟體協議之外的物聯網硬體鏈路層:nb-iot 和 lora。二者是構建各種物聯網網路很難繞過的核心通訊技術。華為硬體能力出眾,以自己的 nb-iot 晶元為核心,力推 nb-iot,並且和電信等運營商簽訂深度合作協議。對阿里來說,只能把寶壓在 lora 身上。
2018 年 3 月,開始發布支援 lora 協議的 linkwan 平台(早在 2017 年無錫鴻山小鎮,就已經基於利爾達的 lorawan 閘道器打通了 linkwan 平台,並把資料上傳到飛鳳平台)。
2019 年 3 月 7 日,阿里雲物聯網路管理平台(linkwan)和阿里雲物聯網平台打通,建立產品時聯網協議可以選擇 lorawan,並選擇入網憑證,在該產品下建立的裝置會和阿里雲物聯網路管理平台關聯,支援 lora 協議接入。
以「物聯網平台」和「iot studio」為核心的產品,我們可以看成阿里雲物聯網戰略的中間層,以此為基礎,向下和向上阿里都有自己的布局。
面向裝置端,阿里在 2017 年 10 月杭州雲棲大會上正式發布阿里自己的物聯網嵌入式系統 alios things。2018 年
9 月也是在杭州雲棲大會上,第一屆天貓「晶元節」開幕,10 家天貓***同時推出 alios things 的物聯網產品及方案。
2018 年 12 月,阿里高調宣布和高通、聯發科等 23 個晶元模組廠商合作,推出預裝 alios things 作業系統的模組。三個月後,在 2019 年 3 月北京雲棲大會上,對外宣稱基於 alios things 的晶元已經出貨 1 億片。
物聯網資料接入的平台之上,大資料儲存、挖掘、分析是主角,這也是阿里實力之所在,自然不會放過。
2017 年 3 月 29 日,在深圳雲棲大會上,阿里推出 et 工業大腦。同年 11 月 16 日,et 城市大腦成為國家 ai 開發創新平台。
2018 年 4 月,阿里牽頭啟動 supet 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6 月 7 日上海雲棲大會上,宣布阿里雲
et 城市大腦全面公升級,並同時推出阿里雲農業大腦。浙江省 6 月 14 日也推出了基於 supet 的「1+n」工業網際網路平台。8 月 24 日在重慶雲棲大會上,阿里和重慶市**一起發布了「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隨著這些平台級產品的不斷完善,阿里開始在應用層發力。
2019 年阿里雲北京峰會,阿里雲發布新產品 saas 加速器: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技術能力被集成為模組,isv 和開發者只要簡單拖拽,就可以快速搭建 saas 應用。
同時為了百花齊放,更快的讓各自應用快速發布,阿里雲還在北京峰會上,正式發布了小程式雲,並同時聯合支付寶、**、釘釘和高德一起共同發布「阿里巴巴小程式繁星計畫」。
從晶元、到嵌入式系統、到物聯網平台,再到各種 et 大腦及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最後到 saas 加速器及小程式。短短兩到三年的時間,阿里未來 ai+iot 的戰略布局初步成型。
2018 年 3 月,時任阿里雲總裁的胡曉明在深圳雲棲大會上戰略宣布,「阿里巴巴全面進軍 iot,iot 是阿里雲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之後一條新的主賽道」的聲音還悠然在耳。一年後的 3 月北京峰會上,流盪在耳邊的則是由兼任阿里雲總裁的阿里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劍鋒,發出的阿里雲「十年再出發」的吼聲了。
新的征程,新的開始,前方的路已經逐漸清晰,不過前途漫漫,任重道遠。這也正如阿里雲物聯網事業部的總經理,出身通訊運營商的庫偉先生,在北京峰會上所說,未來物聯網平台將和通訊平台一樣,越來越成為一種基礎設施,我們將負重前行,肩負起這乙個責任。
作者簡介:劉洪峰,葉帆科技創始人兼 ceo,csdn 部落格專家,華為雲 mvp,阿里雲 mvp,阿里雲 iot
合夥人,8 屆微軟 mvp,前微軟(中國).net micro framework 開發團隊成員。
阿里雲物聯網平台總結
基於物模型開發裝置步驟 獲取裝置的身份認證資訊。當裝置已經獲取到ip位址之後,呼叫sdk提供的api將裝置連線到物聯網平台並進行認證。當裝置連線到阿里雲物聯網平台並通過認證後,呼叫sdk提供的api將裝置屬性的最新資料上報雲端。當裝置的屬性發生變化時,呼叫sdk提供的api將裝置屬性的最新數值上報雲...
阿里雲 物聯網產品架構
阿里雲物聯網產品架構 裝置連線物聯網平台,與物聯網平台進行資料通訊。物聯網平台可將裝置資料流轉到其他阿里雲產品中進行儲存和處理。這是構建物聯網應用的基礎。物聯網平台提供iot sdk,裝置整合 sdk後,即可安全接入物聯網平台,使用裝置管理 資料分析 資料流轉等功能。只有支援tcp ip協議的裝置可...
認識阿里雲物聯網與物聯網專案的開發流程
整體認識 和阿里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理念一致,阿里物聯網致力於幫助企業快速實現物聯網部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本身上,也不是建設業務的過程上,阿里物聯網提供了一套從端到雲的服務。如下為官方定義 阿里雲物聯網平台為裝置提供安全可靠的連線通訊能力,向下連線海量裝置,支撐裝置資料採集上雲 向上提供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