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割槽
主分割槽:最多只能有4個
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只能有乙個
主分割槽+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4個
擴充套件分割槽不能寫入資料,只能包含邏輯分割槽
見圖示:fq.png
主分割槽:總共最多只能分4個
擴充套件分割槽:只能有1個,也算作主分割槽的一種,主分割槽加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有4個.但擴充套件分割槽不能儲存資料和格式化
必須再劃分成邏輯分割槽才能使用。
邏輯分割槽:邏輯分割槽時在擴充套件分割槽中劃分的,如果是ide硬碟,linux最多支援59個邏輯分割槽
如果是scsi硬碟,linux最多支援11個邏輯分割槽
分割槽的裝置檔名
主分割槽1 /dev/sda1
主分割槽2 /dev/sda2
主分割槽3 /dev/sda3
擴充套件分割槽 /dev/sda4
邏輯分割槽1 /dev/sda5
邏輯分割槽2 /dev/sda6
邏輯分割槽3 /dev/sda7
--------------------
一般的分割槽
乙個主分割槽+擴充套件分割槽
分割槽的裝置檔名
主分割槽1 /dev/sda1
擴充套件分割槽 /dev/sda2
邏輯分割槽1 /dev/sda5
邏輯分割槽2 /dev/sda6
邏輯分割槽3 /dev/sda7
檔案系統
ext2:是ext檔案檔案系統公升級版本,red hat linux7.2版本以前的系統預設
都是ext2檔案系統,2023年發布,最大支援16tb的分割槽和最大2tb的檔案
ext3:是ext2的公升級版本,最大區別是帶日誌功能,以及在系統突然停止時
提高檔案系統的可靠性。支援最大的16tb的分割槽和最大2tb的檔案
ext4:ext3檔案系統的公升級,ext4在效能、伸縮性和可靠性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改進。
ext4的變化天翻地覆,向下相容ext3,最大1eb檔案系統(分割槽)和16tb檔案,無限數量子目錄
inode增強,預設啟用barrier等。是centos 6.3的預設檔案系統
(1eb=1024pb=1024*1024tb)
格式化:邏輯格式化,它是指根據使用者選定的檔案系統(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
在磁碟的特定區域寫入特定資料,在分割槽中劃出一片用於存放檔案分配表目錄等用於檔案管理的磁碟空間
寫入檔案系統:按照檔案系統規則,把硬碟分為等大小的資料塊(4kb)
比如10kb的檔案分到三個資料塊,最後乙個剩餘的2kb不能放其它檔案了
裝置檔名:見下表
裝置檔名
裝置裝置在linux
上的檔名
ide硬碟
/dev/hd[a-d]
scsi/sata/usb 硬碟 u盤
/dev/sd[a-d]
軟碟機 軟盤
/dev/fd[0-1]
印表機25針 :
/dev/lp[0-2]
usb:/dev/usb/lp[0-15]
滑鼠usb:/dev/usb/mouse[0-15]
ps2:/dev/psaux
當前cd rom/*** rom
/dev/cdrom
當前滑鼠
/dev/mouse
磁帶機ide:/dev/ht0
scsi:/dev/st0
分割槽裝置檔名
/dev/hda1 (ide硬碟介面) 第一塊硬碟第乙個分割槽
/dev/sda1 (scsi/sata硬碟介面)
分割槽表示:
1,2,3,4編號只能給主分割槽或者擴充套件分割槽使用
掛載:給分割槽分配掛載點(碟符 空目錄)
必須分割槽:
/(根分割槽)
swap分割槽 記憶體1-2倍 不超過2gb
推薦分割槽
/boot
檔案系統機構
由圖圖3看出 /可以是乙個分割槽 根下的 /home ,/boot又可以單獨掛載乙個分割槽上
分割槽就是把大硬碟分為小的邏輯分割槽
安裝到boot 更改引導啟動設定
hard drive 硬碟啟動
cd-rom drive 關盤啟動
將游標放在某一項按+使之公升到第一位
完成安裝後再把啟動順序改過來(虛擬機會自動改過來)
boot分割槽無論怎麼分 一定是第乙個(sda1) 自動往上移動
當分第四個分割槽時 把第四個分割槽變為了擴充套件分割槽(邏輯分割槽從5開始)
安裝日誌
/root/install.log:儲存了安裝在系統中的軟體包及其版本資訊
/root/install.log.syslog:儲存安裝過程中 留下的事件記錄
/root/anacoda-ks.cfg:以kickstart配置檔案的格式記錄安裝過程中設定的選項資訊(大規模安裝時 可用此檔案快速安裝)
網路連線
安裝完虛擬機器後會多出2個網絡卡
vmnet1 vmnet8
橋接:使用真實網絡卡與真實計算機通訊,與區域網內其他計算機通訊(占用區域網ip)
nat:使用vmnet8 與真實計算機通訊(虛擬網絡卡) ,直接訪問網際網路 虛擬機器也可訪問網際網路
host-only:使用vmnet1 只能與本地真實機通訊,不能與其他計算機通訊(無網路時)
ifconfig eth0 ip 配置第一塊網絡卡 lo(loopback 本機回環網絡卡)
配置host-only(無需網路的情況下)
檢視vmnet1 的ip網段 比如 192.168.190.1
ifconfig eth0 192.168.190.250 即可臨時配置
修改檔案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eth0
linux下各目錄名稱及其常用作用
/bin
系統命令
/sbin
root使用者才能執行的系統命令
/usr/bin
單使用者模式下不可執行的命令
/usr/sbin
lost+find
每個分割槽下都有(
相當於win
下**站
)/media
掛載多**裝置,
軟盤或者光碟機
/mnt
掛載u盤
,行動硬碟
,其他作業系統的分割槽等額外裝置
/misc
掛載nfs
服務的共享目錄
/home/普通使用者名稱
普通使用者家目錄
/lib
系統呼叫的函式庫目錄
/opt
第三方安裝軟體目錄(
相當於win
下program files
目錄)
一般現在在
/usr/local
下安裝第三方軟體
/proc
該目錄下的資料儲存在記憶體中,
主要包括系統核心程序
,外部裝置狀態和網路狀態
/proc/cpuinfo 儲存
cpu資訊
/proc/devices 裝置驅動表
/proc/filesystems 檔案系統列表
/proc/net 網路協議資訊
/sys/
儲存在記憶體中,
主要儲存核心資訊
/root
root使用者家目錄
/srv
服務資料目錄,
一些系統服務啟動後
,在此目錄下儲存所需資料
/tmp
臨時目錄 所有使用者均可訪問寫入
/usr
系統軟體資源目錄 unix software resource
/var
動態資料儲存位置 主要儲存快取,
日誌及軟體執行所產生的檔案
Linux分割槽和檔案系統
一 linux檔案系統目錄結構 boot 系統啟動相關的檔案。dev 裝置檔案 etc 配置檔案 etc sysconfig 系統配置檔案目錄 etc init.d 系統服務指令碼目錄 home 使用者的家目錄,通常情況下有乙個和使用者名稱名稱相同的檔案 root root使用者為超級管理員,他的家...
Linux擴充套件分割槽和檔案系統
linux也與windows一樣,為了使用全部的磁碟空間,需要先對磁碟分割槽 如果所有分割槽的總容量小於磁碟容量,說明磁碟還有未分配空間,這個時候會對磁碟造成浪費。需要增加乙個新的分割槽來將全部空間利用上。此命令是磁碟的管理命令。fdisk l可檢視目前磁碟總容量和各分割槽情況。fdisk dev ...
linux的分割槽和檔案系統
總共最多能分四個只能有乙個,也算做主分割槽的一種,也就是說主分割槽加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有4個.但是擴充套件分割槽不能儲存資料和格式化,必須在劃分成邏輯分割槽才能使用.邏輯分割槽是在擴充套件分割槽中劃分的,如果是ide硬碟,linux最多支援59個邏輯分割槽 如果是scsi硬碟,linux最多支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