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階段性回顧筆記(上篇)

2021-10-25 11:26:12 字數 2033 閱讀 2577

微觀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都步入正軌,二次迭代完成,只有金融學還沒去梳理,今天花半小時梳理一下上篇。

內容有四:緒論、貨幣、貨幣制度、信用。

參考《金融學》導論 金融的界定、功能、結構及學習方法》、《金融學》摘要筆記》、《金融學上篇 金融範疇》,但是會有更體系化的描述。之前的描述不連貫,也沒突出重點。

此外因為書本的內容一點也不立體,所以在一些內容的開頭我放了乙個我覺得特別獨到的觀點來幫助理解。

總結金融一詞的界定:

金融百年變革

從組織機構看,銀行、**、保險三組鼎力。

現代《金融學》的框架結構

貨幣的職能

貨幣的形態

按貨幣量劃分貨幣

《銀行也在「印錢」?》200年前的金本位,到75年前的金匯兌本位,再到50年前的信用貨幣,未來可能過渡到數字貨幣。貨幣漸漸從實到虛。

國際貨幣制度(書本)

我沒太get到書本是用什麼標註劃分的。於是我採取了《貨幣制度演變史 》的分類標準

《經濟機器是怎樣執行的》講的經濟十分獨到。經濟的三股主要動力:生產率的提高、短期債務週期、長期債務週期。

經濟的動力的交易。

信用指以借貸為特徵的經濟行為,是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是不發生所有權變化的價值單方面的展示讓渡或轉移。

信用的特徵

以相互信任為基礎,以還本付息為條件,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

信用制度

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國際信用。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受信人不能還本付息而使授信人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風險的主要型別,是經濟風險的集中體現。

信用工具

信用活動以信用工具為載體。信用工具是信用契約關係的法律證明。也被稱為融資工具

利息與利率

利息就是債務人支付給債權人的報酬;

外匯

外匯的動態含義是國際匯兌,即將一國貨幣兌換成另外乙個國家的貨幣,用以支付國際債權。

外匯的靜態含義是對外支付,即以外幣表示的、用以對外結算的國際支付手段或支付工具。

信用這一塊有許多細節的內容,之後結合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專門講講。

其實連貫微觀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的知識,再來看金融學就會有不同角度的發現。

微觀經濟學中說到要素市場,傳統要素市場是:人、貨幣、土地;對應的市場就是人才市場、貨幣市場、土地市場(我覺得用材料市場會更好一些);其中的貨幣市場其實就可以看做金融市場。微觀經濟學中說的消費者理論(預算-效應)可以套用在金融學中的資金短缺方,生產者理論(成本-收益)可以套用在金融學的資金富裕方。

管理學中說的組織和控制,其實可以對應理解金融機構中的組織和監控機構;管理學說的激勵,其實可以對應理解金融學的單利與複利。

會計學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表、所有者權益表的資料可以用於金融市場的企業評級,風險把控。企業在金融市場上進行的籌資行為對應會計的企業籌資業務。企業的招股書一般會披露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表用來吸引資金流入。

等等的聯絡有許多。

幸好這四門課一塊學習,把這四門課互相映照,就可以不管中窺豹,盲人摸象,看問題可以更全面。

金融學其實就可以看成貨幣學。金融研究的就是貨幣。金融學研究的是一種貨幣的二次分配。

有了這些業務上的了解。我發現我可以用不少技術去改進。

暫時寫這麼一些,更細的內容之後梳理。講系統立體全面地分析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機構。

計量金融學

計量金融學的數學方法課程回顧了計量金融學中基本的數學方法,關注領域包括 微積分和多元微積分 約束和無約束優化 線性代數。主題包括 函式和反函式 極限 導數 偏導和鏈式法則 積分和多重積分 改變微分和積分順序 泰勒級數近似 牛頓法拉格朗日乘數法 向量和矩陣演算法 行列式 特徵值 特徵向量分解 奇異值分...

階段性總結

今天聽學長交流了一些人生的經驗,便有了一些感觸,加上對自己最近的學習狀態的總結,就寫一篇部落格給自己一點指示。最近渾渾噩噩的,有幾次考試也沒考好,考後也沒總結。晚自習本想刷一些題,複習一下,或是學習一點技術。看見其他同學在打擺,便動搖了。最後心中也只是徒留深深的罪惡感。所以我也是時候對自己的未來進行...

階段性總結

感覺上個星期還挺痛苦的,因為要練演算法,每個人都告訴我說演算法很重要很重要,但是演算法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根很亂的神經,一觸就炸了,可我的驕傲還不允許我放棄。在leetcode上練習的時候是直接告訴用什麼方法,在寫藍橋杯演算法的時候就像是閱讀理解,經常讀不懂是什麼意思,要不就是理解錯誤,追根究底還是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