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obca)培訓資料
rpm -ivh t-oceanbase-antman-1.3.3-1896174.alios.x86-64。。。。.rpm登入每台伺服器,新增admin使用者。設定作業系統核心、安裝依賴包 、配置ntp。
部署前檢查,執行如下命令
cd /root/t-oceanbase-antman1 建立集群時,只需要指定rootservice所在3臺或者多台機器,不需要在建立集群時指定所有機器。集群建立完成後,可以新增新的機器。(rs是不是就是sys租戶?)2 建立集群時不會自動安裝obproxy,使用者需要單獨安裝obproxy。(是否每個observer都需要安裝?自動負載均衡。)3 集群建立完成後,每乙個observer都可以連線,預設連線埠為2881.sh pro_check.sh -m ocp
sh pro_check.sh -m ob
4 集群建立完成後,缺省會有乙個sys租戶,預設有root使用者。
5 直接連線observer的方式為:username@tanant_name,比如root@sys
指令碼:1 建立unit
建立資源規格,僅僅是規格定義,不實際分配資源。
create resource unit unit13 建立 租戶max_cpu =4,
max_memory=1024000,
min_memory=1024000,
max_iops=1000,
min_iops=128,
max_session_num=2000
max_disk_size=10000000
2 建立resource pool
create resource pool pool1
unit=『unit1』,
unit_num=3(乙個zone中包含的observer資料量x>=3),
zone_list=(『zone1』,『zone2』,『zone3』,『zone4』)
1 每個resource pool在每個db server上只有有乙個resource unit。如果unit_num<=zone_observer.
2 zone_list一般與zone個數保持一致。
3 如果某個zone內找不到足夠的剩餘資源來建立resource unit,則建立失敗。
create tenant mysql_tenant**3 連線sys租戶resource_pool_list=(『pool1』),
primary_zone=『zone1,zone2,zone3』
set ob_tcp_invited_nodes=』%』,ob_compatibility_mode=『mysql』,recyclebin=off,ob_timestamp_service=『gts』
$mysql -c -h 127.0.0.1 -p 2881 -u root@sys -p -doceanbase1 檢查集群狀態
使用usec
select * from __all_server\g
Oceanbase 千億級海量資料庫
from 我在資料庫大會有乙個報告 從大學的資料結構課程可以知道,資料量比較大時,有兩種資料結構很常用 雜湊表和b 樹,分布式系統也是類似的。如下圖 amazon的系統實現了乙個分布式雜湊表,而google bigtable,yahoo pnuts,microsoft sql azure實現了一顆分...
Oceanbase 千億級海量資料庫
from 我在資料庫大會有乙個報告 從大學的資料結構課程可以知道,資料量比較大時,有兩種資料結構很常用 雜湊表和b 樹,分布式系統也是類似的。如下圖 amazon的系統實現了乙個分布式雜湊表,而google bigtable,yahoo pnuts,microsoft sql azure實現了一顆分...
通過 ODC 連線 OceanBase 資料庫
odc 支援連線 oceanbase 資料庫的 mysql 租戶和 oracle 租戶。本文主要介紹該連線方式的前提條件和操作步驟。關於 odc 的安裝詳情,請參考官網文件 oceanbase 開發者中心 進入 odc 登入介面,在登入介面輸入註冊的賬號和密碼後,單擊 登入 按鈕進入 odc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