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麥克風和多陣列麥克風的區別

2021-10-24 20:26:08 字數 1274 閱讀 7053

普通麥克風是指單個的麥克風。或者說多個麥克風但是這些麥克風之間沒有加入處理電路或晶元,

那麼這些也是普通麥克風。

麥克風陣列是多個麥克風按一定方式排列在一起,由於加入晶元,像昆蟲的複眼乙個能夠精確定位,

可以通過晶元,消除環境中各種干擾,比如回聲,這就大提高了在惡劣環境中的音色識別效能,

也可以降低噪音,主要用在人工智慧上,實現遠距離識別有用訊號,也就是提高清晰度。現版在在遠端會議,

刑偵,庭審,錄音筆上都有這種麥克風陣列。

當前成熟的麥克風陣列的主要包括:訊飛的2麥方案、4麥陣列和6麥陣列方案,思必馳的6+1麥陣列方案,雲知聲(科勝訊)的2麥方案,以及聲智科技的單麥、2麥陣列、4(+1)麥陣列、6(+1)麥陣列和8(+1)麥陣列方案,其他家也有麥克風陣列的硬體方案,但是缺乏前端演算法和雲端識別的優化。由於各家演算法原理的不同,有些陣列方案可以由使用者自主選用中間的麥克風,這樣更利於使用者進行id設計。其中,2個以上的麥克風陣列,又分為線形和環形兩種主流結構,而2麥的陣列則又有broadside和endfire兩種結構。

如此眾多的組合,那麼廠商該如何選擇這些方案呢?首先還是要看產品定位和使用者場景。若定位於追求價效比的產品,其實就不用考慮麥克風陣列方案,就直接採用單麥方案,利用演算法進行優化,也可實現雜訊抑制和回聲抵消,能夠保證近場環境下的語音識別率,而且成本絕對要低很多。至於單麥語音識別的效果,可以體驗下採用單麥識別演算法的360兒童機械人。

但是若想更好地去除部分雜訊,可以選用2麥方案,但是這種方案比較折衷,主要優點就是id設計簡單,在通話模式(也就是給人聽)情況下可以去除某個範圍內的噪音。但是語音識別(也就是給機器聽)的效果和單麥的效果卻沒有實質區別,成本相對也比較高,若再考慮語音互動終端必要的回聲抵消功能,成本還要上公升不少。2麥方案最大的弊端還是聲源定位的能力太差,因此大多是用在手機和耳機等裝置上實現通話降噪的效果。這種降噪效果可以採用乙個指向性麥克風(比如會議話筒)來模擬,這實際上就是2麥的endfire結構,也就是1個麥克風通過原理設計模擬了2個麥克風的功能。指向性麥克風的不方便之處就是id設計需要前後兩個開孔,這很麻煩,例如叮咚1代音箱採用的就是這種指向性麥克風方案,因此採用了周邊一圈的懸空設計。

若希望產品能適應更多使用者場景,則可以類似亞馬遜echo一樣直接選用4麥以上的麥克風陣列。這裡簡單給個參考,機械人一般4個麥克風就夠了,音箱建議還是選用6個以上麥克風,至於汽車領域,最好是選用其他結構形式的麥克風陣列,比如分布式陣列。

多個麥克風陣列之間的成本差異現在正在變小,估計明年的成本就會相差不大。這是趨勢,新興的市場剛開始成本必然偏高,但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張,成本會快速走低,因此新興產品在研發階段倒是不需要太過糾結成本問題,使用者體驗才是核心的關鍵。

麥克風陣列原理

1 麥克風陣列 麥克風陣列,是一組位於空間不同位置的全向麥克風按一定的形狀規則布置形成的陣列,是對空間傳播聲音頻號進行空間取樣的一種裝置,採集到的訊號包含了其空間位置資訊。根據聲源和麥克風陣列之間距離的遠近,可將陣列分為近場模型和遠場模型。根據麥克風陣列的拓撲結構,則可分為線性陣列 平面陣列 體陣列...

聊聊麥克風陣列

首先我們簡單聊聊什麼是麥克風陣列。麥克風陣列 一堆麥克風 風吹麥浪,高山流水,蛙聲蟲鳴.人類能聽到的聲音大約有40多萬種,頻率在20至20000赫茲之間。而在嘈雜的環境下,機器想要聽懂聲音,它必須能夠聽的更遠更清晰,人類可以帶上助聽器,機器需要什麼呢?麥克風陣列就充當了助聽器這樣的角色。麥克風陣列就...

麥克風陣列原理

1 麥克風陣列 麥克風陣列,是一組位於空間不同位置的全向麥克風按一定的形狀規則布置形成的陣列,是對空間傳播聲音頻號進行空間取樣的一種裝置,採集到的訊號包含了其空間位置資訊。根據聲源和麥克風陣列之間距離的遠近,可將陣列分為近場模型和遠場模型。根據麥克風陣列的拓撲結構,則可分為線性陣列 平面陣列 體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