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講到了如何建立乙個虛擬機器,在此基礎之上,如果我們在虛擬機器裡部署了elasticsearch、kafka等等並且改了一堆配置之後,我們肯定不希望在其它機器上再搞一遍,所以轉殖虛擬機器就很有必要了。注意,轉殖之前需要先將虛擬機器關閉
在轉殖之前我們可以記錄下當前虛擬機器的狀態,之後的轉殖就基於當前虛擬機器的快照進行複製,右鍵虛擬機器-快照-拍攝快照
拍攝完快照後就可以通過轉殖操作轉殖對應的快照了,右鍵虛擬機器-管理-轉殖,我們可以使用之前複製的快照進行轉殖:
然後調整下目錄即可:
出現如下資訊就表明轉殖成功了。
依照這種方法我們連續轉殖兩台虛擬機器,形成乙個三虛擬機器的集群:
在終端裡進行如下操作,進入網路配置頁【注意,需要在root使用者下進入操作】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vi ifcfg-ens33
可以看到如下的配置內容:
type=ethernet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
static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name=ens33
uuid=f76f157d-
2d88
-4a48-
8809
-5337ee077084
device=ens33
onboot=yes
ipaddr=
192.168
.5.101
netmask=
255.255
.255
.0gateway=
192.168
.5.2
分別在tml2和tml3上
把ipaddr=
192.168
.5.101修改為192.168
.5.102和192.168
.5.103
修改完後重啟網路設定: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修改完後分別檢視:
解除安裝受控端,提示是否確認解除安裝時,請輸入 y 後回車,
解除安裝控制中心,提示是否確認解除安裝時,請輸入 y 後回車。
清除殘留資料和配置,如果要徹底清除解除安裝後的殘留資料和配置檔案,刪除以下三個目錄即可:
乙個命令搞定:
/因為解除安裝過,所以會出現網域名稱解析錯誤,所以直接使用如下命令:
echo -e "nameserver 114.114.114.114\nnameserver 8.8.8.8"
>>
/etc/resolv.conf
然後再使用安裝命令
install_agent=
1 install_pkgs=
安裝完成後再次檢視,即可正常顯示:
單虛擬機器搭建zookeeper分布式偽集群
zookeeper是乙個分布式的,開放原始碼的分布式應用程式協調服務。顧名思義。分布式其實就是拆。將乙個服務。拆分成多個服務。在保證系統服務功能完整的基礎上,進行拆分。比如訂單服務down掉了並不會影響整體功能的執行。而單體式服務會影響 早在90年代。計算機學家提出分布式cap定律。c 一致性。讀寫...
centos7 轉殖後的虛擬機器配置過程
轉殖完後 1.刪除配置檔案中的uuid那一行,vim etc sysconfig network scripts ifcfg ens33 確保其中的onboot yes 2.進入 etc udev rules.d 這個目錄,刪除檔案70 persistent ipoib.rules,rm f 70 ...
CentOS7轉殖虛擬機器需要修改的配置
etc sysconfig network scripts ifcfg e 最後的e 每個電腦的可能都不一樣,可以輸入e後按tab鍵自動補全即可。2 執行第一步的指令,進入該檔案後。修改hwaddr後面的值,這是mac位址,把剛剛複製好了的貼上就行。修改ipaddr後面的值,這是ip位址的值,修改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