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理論基礎

2021-10-22 07:16:46 字數 1046 閱讀 5917

1. 軟體的三個要素:程式(實行特定功能的**) 文件(支援**執行) 資料(支援程式執行一切有關)

2. 軟體測試的目的:1)驗證軟體是否滿足 軟體開發合同 或者專案開發計畫,系統/子系統設計文件,軟體需求規格說明,軟體產品說明等規定的軟體質量要求 2)通過測試,發現軟體缺陷 3)為軟體產品的質量測量和評價提供依據

3. 軟體測試的標準4個過程,以及對應的解釋 1)測試策劃:只要是進行測試的需求分析 和 測試計畫的編寫 2)測試設計: 依據測試需求,分析並選用,已由的測試用例或者設計新的測試用例,在進入下乙個階段工作之前,應該通過,測試就緒評審 3)測試執行,執行測試用例,獲取測試結果 分析並判定 設計結果 4)測試總結:整理和分析 測試資料 ,評價 測試效果和被測軟體項,描述 測試狀態 最後完成軟體測試報告並通過測試評審

4 軟體危機的表現:1、對軟體開發成本和進度的估計常常很不準確

2、使用者「已完成的」軟體系統不滿意的現象經常發生

3、軟體產品的質量往往靠不住

4、軟體常常是不可維護的

5、軟體通常沒有適當的文件資料

6、軟體成本在計算機系統總成本中所佔的比例逐年上公升

7、軟體開發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即跟不上硬體的發展速度,也遠遠跟不上計算機應用迅速普及及深入的趨勢

5 軟體的內部質量 ,可以從哪六大特性進行解釋?

功能性:當軟體在指定條件下使用時,軟體產品 提供 滿足 明確的和隱含的能力,包括適合性,準確性,互操作性,安全保密性,依從性

可靠性:在指定條件下使用時 軟體產品維持規定的效能級別的能力;包括,成熟性,容錯性,易恢復性,依從性

易用性:在指定條件下使用 軟體產品被理解被學習 使用和 吸引使用者的能力 包括 易學性 易操作性 吸引性 依從性

效率性:在規定條件下 軟體產品執行其功能時使用合適數量和類別資源的能力;包括 資源利用性 和效率依從性 、

維護性:軟體產品 可以被修改的能力可能包括 糾正 改進 軟體對環境 需求 和功能規格說明變化的適應 包括,易分析性,易改變性,穩定性,易測試性,依從性

可移植性:軟體產品 從一種環境遷移到另外一種環境的能力,包括,適應性,易安裝性,共存性,易替換性,可移植性的依從性。

軟體測試理論基礎

通過手工或者工具對 被測物件 進行測試操作,從而驗證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是否存在差異 通過測試軟體可以發現並修復軟體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提高使用者對產品的使用信心。測試可以記錄軟體執行過程中產生的一些資料,從而為決策提供資料支援。測試可以降低同類產品開發遇到問題的風險 軟體測試的七個原則 我們在執行測試...

軟體測試理論基礎(一)

一 軟體測試分類體系系統學習 1 軟體測試是什麼?1 為什麼做軟體測試 軟體測試存在的意義?發現程式存在的 或業務邏輯錯誤 檢驗產品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 提高使用者的體驗 2 軟體測試最重要的是什麼?提高使用者體驗 2 軟體測試的原則 1 測試應該盡早介入 2 所有的測試都應追溯到使用者需求 3 程式...

軟體測試理論基礎(二)

四 如何寫測試計畫 測試計畫應該包含什麼?編寫目的 背景 參考資料 測試要點 測試環境 產品及技術形態 起始時間 測試設計和測試執行 的任務分解和人員安排 風險控制 測試內容 人力以及時間資源分配 責任劃分 風險控制 測試結束的標準是什麼?用例通過率和bug比例達到要求,不出現比較嚴重的bug,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