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作業系統的目標和作用
作業系統的目標:有效性、方便性、可擴充性、開放性
作業系統的作用:
os 作為使用者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
os 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os 實現了對計算機資源的抽象;
1.2 作業系統的發展過程
人工操作方式
離線輸入輸出方式
單道批處理系統
多道批處理系統
分時系統
實時系統
微機作業系統
1.3 作業系統的基本特徵
併發性
在一段時間內同時存在多道執行的程式(程序)。
共享性
指系統中的資源不再為某道程式所獨佔,而是供多道程式共同使用。
併發性和共享性是作業系統的兩個最基本的特徵
虛擬性
虛擬是指把乙個物理實體對映為若干個對應的邏輯實體。
時分復用,即分時使用方式。如:虛擬處理機、虛擬裝置。
空分復用,用於提高儲存空間的利用率。如:虛擬磁碟、虛擬儲存器。
非同步性
非同步性也稱不確定性,指程序在執行中,其執行時間、順序、向前推進的速度和完成的時間等都是不可預知的。
1.4 作業系統的主要功能
處理機管理功能
程序控制(建立、撤銷、狀態轉換)
程序同步(互斥、同步)
程序通訊
程序排程(作業排程、程序排程)
儲存器管理功能
記憶體分配(靜態與動態、分配與和**)
記憶體保護
位址對映
記憶體擴充(請求調入、置換)
裝置管理功能
主要任務:
完成使用者提出的 i/o 請求,為使用者分配 i/o 裝置
提高 i/o 裝置的利用率及速度,方便使用者使用 i/o 裝置
功能:緩衝管理
裝置分配
裝置處理(驅動程式)
虛擬裝置
檔案管理功能
檔案儲存空間的管理
目錄管理
檔案的讀/寫管理和保護
作業系統與使用者之間的介面
使用者介面:是提供給使用者使用的介面,使用者可通過該介面取得作業系統的服務。
程式介面:是提供給程式設計師在程式設計時使用的介面,是使用者程式取得作業系統服務的惟一途徑,由一組系統呼叫組成。
1.5 os結構設計
1.5.4 微核心os結構
足夠小的核心
基於客戶/伺服器模式
應用「機制與策略分離」原理
採用物件導向技術
微核心os的優點:
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充套件性
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
可移植性強
提供了對分布式系統的支援
融入了物件導向技術
微核心os的缺點:
執行效率有所降低:在完成一次客戶對作業系統提出的服務請求時,需要利用訊息實現多次互動和進行使用者/核心模式與上下文的多次切換。
作業系統複習之第一章
單處理機系統中多道程式執行時的特點 多道批處理系統 兩個特點 分時系統 特點 實時系統 分成兩類 主要特點 通用作業系統 基本型別 多道 批處理系統 分時系統 實時系統。作業系統的進一步發展 個人計算機作業系統 網路作業系統 分布式作業系統 無結構作業系統 模組化結構作業系統 分層次結構作業系統 c...
作業系統(第一章)
作業系統的設計目標 方便性 有效性 可擴充性 開放性。方便性和有效性是作業系統的設計中最重要的兩個目標。1990年後,開放性已成為新系統或軟體能否被廣泛應用的至關重要管的兩個目標。作業系統的基本特徵 併發性 共享性 虛擬性 非同步性。併發性和共享性是多使用者,多工作業系統兩個最基本的特徵。併發性是多...
作業系統第一章
上網課時記的筆記,mooc上華中科技大學蘇曙光老師的作業系統原理。有點亂 windows,linux,基於unix的mac作業系統,win xp 雙擊,控制程式執行 基本功能 提供操作介面,控制程式執行,管理系統資源,配置系統引數,監控系統狀態,工具軟體集合 功能程序管理 cpu管理 程序控制 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