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割槽型別
主分割槽: 最多只能由4個。
擴充套件分割槽:
最多只能有1個
主分割槽加擴充套件分割槽最多有4個
不能寫入資料,只能包含邏輯分割槽
邏輯分割槽
舉個栗子:
有了櫃子就能放進衣服了嗎? 櫃子裡還要相應的隔板,上面的放被子,下面的放衣服,下面的在放一些其他的。格式化就可以想象成在每個櫃子裡打入隔板,但是這些隔板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在linux當中,預設的檔案系統ext4,進入格式化的時候,把我們的櫃子,乙個乙個等大小的資料塊,
在這裡插入描述
在這裡插入描述
比如這個資料塊預設的標準大小的4kb,每4kb的空間放入乙個小隔板,假設有乙個資料是10kb,乙個隔板放不下,會拆分放入三個隔斷當中,當然最後乙個隔斷只放入了2kb的資料,本身他有4kb,剩餘2kb的剩閒空間是不能在被其他檔案占用了。但是不一定按順數儲存的或者說儲存在同乙個位置,也就是說這三個資料塊不在一起。 windows當中有乙個工具,這個工具叫做磁碟碎片整理,原理:儲存檔案的不同資料塊,盡量的把他們放在一起,這樣更加利於資料的讀取。
櫃子的打入隔板,或者硬碟的格式化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檔案系統寫入,寫入檔案系統最主要的工作,按照檔案系統的規則,把硬碟分割成等大小的資料塊,把這個資料塊起了乙個名字block,這個英文意思也就是資料塊的意思。寫入了資料塊,格式化就結束了嗎? 還沒有, 還要做一些規則。檔案放入了不同的資料塊當中,當使用者讀取想讀取這個檔案的時候,怎末知道檔案當中的資料儲存在哪幾個資料塊當中那???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檔案的分割槽表。舉栗子說明: 這樣想象在櫃門上貼乙個紙條,紙條上寫入我的某一件衣服,放入了哪乙個隔斷。當我需要找那一件衣服的時候,每個衣服都會有乙個編號,通過這個**的編號,對應編號的一行會詳細的說明這件衣服在那個位置,這樣很輕易的把所需的衣物找出來。計算機中資料量太大了,所以這個**就是必須的。每個檔案都需要有乙個編號,找檔案的時候實其上靠這個編號來找到這個檔案的相關條款,通過這個相關條款,就可以知道這個檔案放到了哪幾個資料塊當中。這個編號相當於乙個id號,每個檔案都有乙個,理論上來講,他是唯一的,這個編號把他稱作i節點(inode)。
這就是分割槽最主要的工作,這就是格式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為了把我們的大硬碟分成小硬碟,分成小硬碟之後不能直接使用,還要進行格式化,格式化最主要的目的是寫入檔案系統,寫入檔案系統,主要做的兩個工作,把硬碟分成乙個乙個等大小的資料塊,同時建立乙個inode列表, 當查詢檔案的時候,是通過inode號,來找到這個檔案的條款,從而知道了這個檔案的資料儲存到了哪幾個資料塊當中了。從而開啟這幾個資料塊,拿出資料拼湊出我們完整的檔案,這就是格式化的作用。
3.硬體裝置檔名
硬體 裝置檔名
ide硬碟 /dev/hd[a-d]
scsi/sata/usb硬碟 /dev/sd[a-p]
光碟機 /dev/cdrom或/dev/sr0
軟盤 /dev/fd[0-1]
印表機(25針) /dev/lp[0-2]
印表機(usb) /dev/usb/lp[0-15]
滑鼠 /dev/mouse
注意事項:
如果是windows,硬碟進行了分割槽,然後進行格式化,分配碟符就可以直接進行使用了。但是linux不行,硬碟分成大硬碟分成小硬碟,分完區之後進行格式化,格式化完成之後,在分配碟符之前還要個每個分割槽起乙個裝置檔名,或者說,要給每乙個分割槽,起乙個硬體檔名。
在linux當中所有的硬體裝置都是檔案。「/」是linux最高一級目錄,也就是根目錄。相當於windows當中的我的電腦,所有的資料都儲存在根目錄當中,dev的一級子目錄,放入了所有的檔案都是硬體檔案,如果是ide硬碟,**hd後面加硬碟號,如果只有乙個硬碟,hda、如果有第二個硬碟就是hdb.**把硬體檔名稱作硬體裝置檔名。
windows是硬碟分割槽,然後格式化,就可以 直接分配碟符,那是因為windows有完善的圖形介面,我們能通過這個圖形介面看到這個分割槽在哪,所以可以直接給他分配碟符,所以linux最早出現的時候,是沒有圖形介面的,需要讓系統知道我要給哪個分割槽分配碟符啊,這個時需要給每乙個分割槽和或者硬體裝置起乙個檔名。
windows:分割槽、格式化、分配碟符就可以使用了
linux:分割槽、格式化、給分割槽建立裝置檔名、分配碟符才可以使用
這個設配檔名是固定的,系統自動檢測的,hda代表ide硬碟介面的第乙個硬碟,hdb代表ide硬碟介面的第二個硬碟硬碟有檔案裝置名,分割槽當然也有裝置檔名,分割槽的檔名就是在硬碟的裝置檔名之後,加入數字1、2、3、4.
ide硬碟的介面,最主要的區別是傳輸速度,ide硬碟最古老,最高傳輸速度是133mb/s 。 scsi硬碟介面,這種硬碟介面更加昂貴,理論上的傳輸速度能夠達到,200mb/s,這種硬碟主要用在伺服器上。這兩種基本淘汰。現在使用最多的是sata 1、2、3代。3代最高傳輸速度500mb,目前不管是個人機還是伺服器,使用的硬碟介面一般都是sata硬碟介面。
3.1分割槽裝置檔名
裝置檔名
/dev/hda1(ide硬碟介面)
/dev/sda1(scsi硬碟介面、sata硬碟介面)
說明:這個分割槽的裝置檔名也是系統自動檢測的。會認即可。1、2、3、4這四個分割槽號只能給主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使用,就算乙個硬碟當中沒有分夠四個主分割槽,我的邏輯分割槽也不能占用1、2、3、4這四個分割槽號,這個5都代表第乙個邏輯分割槽。永遠都是從5開始的。
詳細看這個分割槽的表示方法:
4.掛載
必須分割槽
/ (根分割槽)
swap分割槽 (交換分割槽,記憶體2倍,不超過2gb)
推薦分割槽
/boot (啟動分割槽,200mb)
說明:有了分割槽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嗎???還不能,還需要經過掛載。給分割槽分配掛載點的過程叫掛載。 裝置檔名和掛載點聯絡起來,才能通過掛載點來訪問硬體裝置。linux中的掛載點跟windows中的碟符(c、d盤)類似。在linux當中把他叫做掛載。碟符是windows的叫法,在linux應該說掛載點
分割槽、格式化、給每個分割槽起乙個裝置檔名、寫入掛載點。 經過這四個步驟,這個分割槽就可以正常使用了。windows是拿c、d、e、f來作為碟符的,但是 linux當中是拿空的目錄名稱,來作為掛載點(碟符)的, 理論上任何乙個目錄都可以作為乙個掛載點,有些目錄不可以。如果給根不分割槽,我們剩餘的很多資料都沒地方可寫了。
swap分割槽可以理解為虛擬記憶體, 當我的真正的記憶體不夠用的時候,可以拿這部分的交換分割槽的硬碟空間來當記憶體。原因:虛擬記憶體到底不是真正的記憶體,如果給的在大,也不能取代記憶體,到達2gb的時候在給大,就會占用我們的硬碟空間,對我們的系統不會產生更多的影響。有了必須分割槽linux就會正常使用,安裝。
把/boot目錄單獨分割槽,任何乙個作業系統,要想正常啟動,都必須有一定的空餘空間,如果沒有給/boot單獨分割槽,所有的資料都放在根目錄下,這個時候萬一把根目錄寫滿了,這個時候linux系統會有能起不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會把/boot單獨分割槽。/boot是用來專門儲存啟動的時候需要的資料。 不在這個/boot分割槽當中寫入任何資料,永遠都會有一定的空餘空間,就算把根分割槽寫滿了,也不會影響linux的啟動。
5.檔案系統結構
在這裡插入描述
在這裡插入描述
格式化就是為了清空資料?其實不是。 格式化的目的是為了寫入檔案系統,在寫入檔案的同時,會附帶的把硬碟中的資料清空。
掛載點必須是目錄,而且這個目錄是空目錄,才可以進行掛載的分配。有了這樣的操作之後,我們的分割槽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Linux系統分割槽
linux系統分割槽 專業術語解釋 磁碟分割槽 磁碟分割槽就是使用分割槽編輯器在磁碟上劃分幾個邏輯部分。碟片一旦劃分成數個分割槽,不同累的目錄與檔案可以儲存進不同的分割槽。通俗來講 磁碟分割槽 就是將大的東西按照需求進行拆分,按照邏輯上將磁碟分開。linux系統分割槽 專業術語 磁碟分割槽 磁碟分割...
Linux系統分割槽
主分割槽 最多只能有4個 擴充套件分割槽 邏輯分割槽 主分割槽跟擴充套件分割槽加起來總數只能是4個。由於碟符是c d e這些英文本母,所以如果主分割槽已經佔了c d e,那麼還能生成23個邏輯分割槽。格式化的根本目的是寫入檔案系統。檔案系統格式化的主要工作 1.將整個分割槽分隔成等大小的資料塊。2....
linux系統分割槽
一 分割槽有三種 主分割槽,擴充套件分割槽,邏輯分割槽 1 一塊磁碟最多可以有4個主分割槽,其中乙個主分割槽的位置可以用乙個擴充套件分割槽替換,在這個擴充套件分區內可以劃分多個邏輯分割槽 2 如果規劃的分割槽數量超過4個,則分割槽組合為3 個主分割槽 1個擴充套件分割槽或兩個主分割槽 1個擴充套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