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 格式可支援2tb以上的容量的磁碟
mbr 格式最大只能支援2tb容量的磁碟
如果大於2tb的磁碟要將mbr格式轉化為gpt格式
在linux下可以進行磁碟分割槽
格式命令:
① ls /dev/sd*
② sudo parted /dev/sde
③ mktable gpt
④ mkpart primary
⑤ q⑥ sudo mkfs.ext4 /dev/sde1
⑦ /tmp/jenkins 上sudo mount -t ext4 /dev/sde1 /tmp/jenkins
⑧ ls /tmp/jenkins/ -l
⑨ sudo
chmod -r 777 /tmp/jenkins
ls /tmp/jenkins/ -l
sudo
umount /tmp/jenkins
對比上面是沒有插上硬碟的,下面是插上硬碟的:對比下來多了兩個
命令: ls /dev/sd* 檢視硬碟裝置
2. sudo parted /dev/sde(硬碟裝置) 進入硬碟分割槽模式
第一次進入需要輸入伺服器的密碼
第二次進入不需要密碼
加上sudo的原因是因為許可權問題,沒加上sudo會出現如下情況,許可權不夠不能訪問:
(或者執行命令:sudo parted /dev/sde print 查詢硬碟的資訊)
1 <==硬碟介面與型號
2 <==磁碟檔名與容量
3 <==每個扇區的大小
4 <==分割表形式 (有兩種:一種是gpt 一種是mbr)
5 <==詳細資訊
p 是檢視磁碟分割槽的情況
h 是幫助命令
3. mktable gpt (將硬碟格式化)
4. mkpart primary 建立新分割槽
primary(主分 區)、extended(擴充套件分割槽)、logical(邏輯分割槽)
start 和 end 是新分割槽開始和結束的具體位置。
硬碟結構:主分割槽位址+邏輯分割槽位址
①詢問硬碟檔案系統的格式,一般有三種:ext2 ext4 ntfs
②主分割槽的起始位址
③主分割槽的結束位址
(這裡只分乙個主區,可用p檢視,若是需要新增邏輯分割槽在這裡新增即可)
5. 執行完後退出,返回linux系統中
6. sudo mkfs.ext4 /dev/sde1 (分割槽製作工具)
將硬碟格式化為ext4分割槽 /dev/sde1 是磁碟代號可見步驟1
這步多等待一會,直到出現done,這樣才完成
將裝置掛載在 /tmp/jenkins 上sudo mount -t ext4 /dev/sde1 /tmp/jenkins
①是硬碟/dev/sde1(檔案系統) ②是在裝置上的掛載點 /tmp/jenkins/(掛載目錄)
(掛載硬碟/dev/sde1 裝置到某個目錄下/tmp/jenkins/ ,並制定檔案格式為ext4)
現在可以檢視當前硬碟的許可權是:(也檢視檔案系統是否掛載上,若掛載則顯示)
ls /tmp/jenkins/ -l
為硬碟新增許可權
sudo chmod -r 777 /tmp/jenkins
ls /tmp/jenkins/ -l
sudo umount /tmp/jenkins
①為硬碟新增許可權
②檢視掛載裝置的許可權
③退出
磁碟分割槽與格式化
這裡只介紹linux下分割槽和格式化的操作,至於什麼是分割槽 格式化網上很多,這裡就不多說了 涉及的命令有 df fdisk,mke2fs,mkfs.ext3,mkfs.ext2,partprobe等。下面的例項是在硬碟的剩餘空間上建立2個分割槽,乙個主分割槽,乙個擴充套件分割槽。第一步 fdisk...
磁碟分割槽模式 格式化
一般來說,磁碟分割槽主要有mbr和gpt模式。以下詳細介紹兩種模式的異同。mbr模式 對於這種分割槽,乙個物理硬碟最多可以分成4個主分割槽,這是由於系統硬碟本身分割槽模式決定的。與作業系統無關。這種分割槽模式中乙個硬碟的基本資訊儲存為512b,其中446b用來存放啟動資訊,64b用來儲存分割槽資訊,...
CentOS磁碟分割槽 格式化及掛載
日期 2017 12 29 當centos新增硬碟時,要做的幾個事情就是 先按需要進行分割槽 然後對分割槽進行格式化 再進行掛載即將指定分割槽掛到指定目錄上 必要的時候做下校驗 常用的命令有 partproabe 重讀分割槽表 mkfs 將分割槽格式化成指定檔案系統格式 mount 將指定分割槽掛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