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感知世界的核心任務
檢測:找出物體在環境中的位置
分類:明確物件是什麼
跟蹤:隨時間推移觀察移動物體
語義分割:將影象中的每個畫素與語義類別進行匹配
分類器的執行步驟
接收輸入(一系列)影象
預處理:對影象進行標準化處理(調整影象大小、旋轉影象、轉換色彩空間)
提取特徵
將特徵輸入到分類模型
最常見計算機視覺資料
計算機如何判斷影象:
雷射雷達感測器(發射光脈衝)建立環境的點雲表徵,提供了物體的距離和亮度資訊。
主要借助光線(雷射)測量光束來回的時間以測量距離。
通過對點的聚類和分析,提供足夠的物件檢測、跟蹤、分類資訊。
模型:儲存計算機從資料中學習得到的結果的資料結構,用於理解和**世界
人工神經(元)網路:由大量人工神經元組成,神經元負責傳遞和處理資訊。
訓練神經元:將大量的送入神經網路中,進行對特徵的提取識別分類訓練(各個特徵分配合理權重值給單個神經元),大量神經元整合成最終輸出,最終計算機就能識別影象並且分類。
訓練的三步迴圈(乙個訓練週期)
前饋:隨機分配初始權重(人工神經元的值),神經網路饋送每個影象產生輸出值
誤差測定:真值標記與前饋過程輸出之間的偏差
反向傳播:神經網路反向傳送誤差,單個神經元對自身的值進行微調,以達到誤差最小化
訓練網路需要進行上千次訓練週期的迴圈
標準神經網路的缺陷:二維影象被展開成一維畫素陣列(每一行都被拆下來連線成一列),破壞了影象的空間資訊。
卷積神經網路:cnn通過過濾器連續滑過影象蒐集資訊,保持其空間資訊不被破壞,只對的一小部分進行檢測。每一層卷積層都包含上一層的資訊。
檢測與分類使用的演算法:
什麼是追蹤:對每個幀中的物件進行檢測並用邊界框對每個物件進行標記。
為什麼要進行跨幀追蹤:
當物件被遮擋時,檢測演算法可能會失敗,追蹤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追蹤可以保留身份。檢測輸出包含物件的邊界框標記,使下一幀物件能在當前幀中找到對應的物件。
追蹤步驟:
語義分割:對影象的每個畫素進行分類
fcn(全卷積網路)與傳統cnn的區別:傳統cnn末端是平坦層,fcn末端還是卷積層
fcn提供可以在原始輸入影象之上疊加的逐畫素輸出(?),但造成輸出影象尺寸遠小於輸入影象,所以要進行上取樣處理。
編碼器:對輸入物件的特徵進行提取和編碼
解碼器:對特徵進行解碼,原尺寸輸出
yolo網路:
apollo使用yolo網路來檢測車道線和動態物體。(待補充)
apollo使用雷射雷達和雷達來檢測障礙物。
感測器融合提高感知效能。
卡爾曼濾波用於融合輸出。
卡爾曼濾波的兩個步驟(迴圈往復):
**更新測量結果
測量結果更新的兩個步驟:
智慧型駕駛入門3 定位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ps全球定位系統 gps的三部分 rtk通過初始位置 加速度 初始速度三個要素可以得到具體位置資訊 三軸加速計 精確測量加速度 根據車輛座標系記錄測量結果 陀螺儀 將加速計測量到的測量結果轉化到全域性座標系上 陀螺儀通過測量旋轉軸 固定在世界座標系 和三個外部平衡環 一直...
自動駕駛入門技術(1) 環境感知
圖1.自動駕駛系統基本構成 自動駕駛系統通常有感知層 決策層和執行層三部分構成。2.1 視覺感測器在adas系統中的應用 目前攝像頭在adas系統中主要用於車道線檢測 交通標示識別 行人 車輛識別等任務 圖2.攝像頭在adas系統中的應用 2.2 視覺感測器在自動駕駛系統中的主要作用 a 障礙物探測...
無人駕駛入門(基本流程)
無人駕駛的操作流程,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開車的實踐,推斷出自動駕駛應該包括那些內容。傳統意義上,很多 或者教材都喜歡把自動駕駛分成感知 規劃和控制四個部分,但是我個人喜歡再新增兩個部分,即導航和停車,這樣會構成乙個更完整的整體。1 導航 2 感知 所謂感知,就是車輛需要定位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