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裾
形制:連裳制
曲裾,全稱曲裾袍,考古報告稱繞襟袍。屬上下分裁式,歸類於「深衣類漢服」,故又稱曲裾深衣、繞襟深衣。當代漢服復興中製作的曲裾袍包括仿照文物製作的單繞曲裾、參考俑推測製作的多繞曲裾、露出襯裙的「短曲裾」等。其歷史款式原型流行於先秦至漢代。
2、襖裙
形制:上衣下裳制
襖裙是一種上衣下裳的款式的稱呼,因上衣是一種叫做襖的雙層上衣而得名。下著褶裙或者馬面裙為常見的搭配。襖裙這種服裝從唐代開始就有衣物疏記錄,一直到**。由於有明一代,是襖裙的繁榮期,所以現代一般談論襖裙時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襖著裝。由於受明朝的影響,李朝初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並且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朝鮮服常見的赤古里裙樣式。
3、半臂襦裙
形制:上衣下裳制
半臂襦裙,既上衣著半袖短外衣搭配下身長裙的穿著形式。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解釋說:「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半臂最初流行於隋代宮廷內,先為宮中內官、女史所服,唐代逐漸傳至民間。
4、褙子
形制:上衣下裳制
褙子,又名背子、綽子。褙子在宋代女子服裝中通常作為常服類的一種,在「漢服熱」的現當代也較為常見此類款式。通常為上衣下裳製直領對襟、下擺兩側開高權的長上衣搭配抹胸或交領上襦,下身一般搭配褶裙。到了明代,多把大袖褙子稱為披風。
5、比甲
形制:通裁製
比甲最早是起於宋代,是一種長的無袖罩衫,還有個現在還在使用的稱呼「背心」(兩種背心所指服裝不同)後來傳入蒙古。據《元史》載:「又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去領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馬,時皆仿之。」
6、斗篷
形制:通裁製
斗篷是漢服體系中一種披在外層的無袖外衣。據傳是從蓑衣演變而來,最初用棕麻編成,以禦雨雪,名謂「鬥襏」。到明清時,才多用絲織物製作,並不限於雨雪天使用,當時叫做大衣,是一種禦寒的服飾,有長式和短式,又名「蓮蓬衣」、「一口鐘」、「一裹圓」。用以防風禦寒。短者曾稱帔,長者又稱斗篷。其通常無袖,有袖外披一般為明制披風。
7、交領襦裙
形制:上衣下裳制
交領襦裙屬於上衣下裳制。其特點是上襦為交領。下裙為一片褶裙。上衣較短,而下上裙較長。上襦的袖子根據不同的時代和穿著的人的身份變化,有長有短。交領襦裙是常見的漢服款式,男女皆可穿著,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呈現形式,其中以宋朝最為常見。
8、齊胸襦裙
形制:上衣下裳制
形制:上衣下裳制齊胸襦裙是襦裙的一種。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襦裙。
9、齊腰襦裙
形制:上衣下裳制
齊腰襦裙為襦裙的一類,裙腰與腰部平齊,故名。齊腰襦裙的上襦可為交領或直領(即領襟垂直向下不相交)。同高腰襦裙相比,齊腰襦裙更為常見。按上襦分,可分為交領齊腰襦裙、直領齊腰襦裙(對襟齊腰襦裙)。按穿著物件分,可分為女式齊腰襦裙、男式齊腰襦裙。
10、袒領襦裙
形制:上衣下裳制
袒領襦裙是襦裙款式的乙個亞種。袒領,又稱u領,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出的一種短外衣。由於胡文化在當時的唐代各階層間的廣泛流行,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為一種風尚。初唐的襦衫特徵承襲隋制,一般為緊身、袒領、窄袖,但逐漸加大了襦衫的開口,體現出了女性的胸部曲線;下著褶裙或者間色裙。這種服裝流行於隋代宮廷內,先為宮中內官、女史所服,唐代傳至民間。是一種世時妝。
11、雜裾
形制:連裳制
曲裾深衣的變化款式是雜裾深衣,又稱雜裾垂髾服。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政權更替頻繁的時期同時也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時期,魏晉時期曲裾深衣承襲秦漢遺俗同時吸收外來文化元素。此時曲裾比較典型的是下擺處變化為上寬下尖形如燕尾的寬頻子,層層相疊,稱之為纖,從圍裳中兩側伸出來的兩條飄帶,稱之為髾,行走時襟飄帶舞、俊逸瀟灑,稱之為雜裾垂髾服。
12、直裾
形制:連裳制
直裾,又被稱為襜褕,這個說法來自《說文解字》,衣襟裾為方直,區別於麴裾。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擺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繫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漢代以後,由於內衣的改進,盛行於先秦及西漢前期的繞襟曲裾已屬多餘,本著經濟勝過美觀的歷史發展原則,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成為深衣的主要模式。此後在歷朝歷代都有直裾和其衍生服裝的出現。
13、大氅
形制:通裁製
大氅,又稱鶴氅或氅衣,晉代已有記載,後來為道家所用。宋時,文人好服鶴氅。而到了明代,士人多作為外套使用,天冷時穿的尤為多,用來遮風禦寒。直至清末,氅衣仍然作為一種道教儀式服裝存在與傳統民俗活動中。
14、道袍
形制:通裁製
道袍,漢服體系中**的一種款式。來自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製),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古人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另外,道教有一種服飾也被稱之為道袍。
15、襴衫
形制:通裁製
襴衫作為漢服品類的一種,最早出現在唐代,後由於程朱理學的普及流行於宋明。襴衫到膝處有一道接縫,稱為"橫襴"–一般認為這道橫襴是對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襴衫領子多用圓領。在古代,襴衫在宋代多作為公服,學子亦多穿著。
16、短褐
形制:上衣下裳制
一種漢族勞動階級穿著的服裝。另有「豎褐」的叫法。原意是用粗麻或獸毛編織的粗布上衣。短褐亦引申為貧苦人、僕役的勞作裝、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褲)。或指地位卑下的人。到清末,短褐在**、戲曲中稱短打。
17、曳撒
形制:上衣下裳制
曳撒(yì sǎn ),讀法源自蒙古語,為「一色(shǎi)」變音;來自蒙語「質孫(jisum),元代服飾之一。本意是蒙古袍。後在明王朝所吸納繼承,作為騎射服裝和宮廷侍衛服裝被廣泛運用到明朝皇室的日常生活中。明朝人王世貞在《觚不觚集》裡講過「胡服也,其短袖或無袖,而衣中斷,其下有橫褶,而下腹豎褶之。若袖長則為曳撒「。雖然是胡服,但由於在明代被大量的使用,而在現代的漢服運動中穿著的人眾多,所以這裡也把它作為一種漢服款式進行解說。
18、圓領袍
形制:通裁製
圓領亦稱團領,實為無領型領式。衣領形似圓形,內覆硬襯,領口釘有鈕扣。圓領袍是圓領子的窄袖袍。早在商代就有原型,但當時是作為內衣穿著,魏晉南北朝後,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開始作為正裝穿著於外,流行於隋唐至明末。王國維《胡服考》記載南北朝之世,北朝以胡服定為常服,南朝系漢族,仍為戎服,比及隋唐,帝王定為田獵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間則為時服流風最盛。到了兩宋之後,由圓領袍發展出襴衫、補服等衍生服飾。
19、直裰
形制:通裁製
直裰是漢服的一種**款式。宋朝開始出現。據宋朝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掇。」兩宋時期的直裰多為僧侶穿著(少數文人也有穿著)。而到了明朝時期,直裰的款式發生變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多用於常服和燕居服。大量的百姓和僕從也穿著直裰。
怎樣才能畫好古代漢服?畫好古代漢服有哪些技巧?
漢服怎麼畫?怎樣才能畫好古代漢服?畫好古代漢服有哪些技巧?想必這些問題都是初學者們比較傷腦筋的問題,那麼到底怎樣才能畫好古代漢服呢?今天奇奇君就在網路上收集整理了關於漢服怎麼畫?教你如何畫出漂亮的漢服!非常簡單,趕緊來看看叭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漢服的,對於想畫國風的小夥伴有非常大的幫助哦,因為這是最...
賞析角度有哪些 賞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
賞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 考試卷中對語言賞析類試題的提示,可以歸納為 看語言表達,看內容情感,看寫作方法等,且都必須說明表達效果 或 表達作用 從語言表達上看句子 考察句子的語言表達,可以從三個方面看,即是否運用修辭,有無特殊句式,精妙詞語運用等。從內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
問題 JSON有哪些格式型別呢?
json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資料交換格式,對於它我們有必要非常熟悉它的各方面知識,這次我們來看看它的格式型別有哪些。以大括號開始,鍵的名稱加上冒號,然後跟上對應的的值,若有其他鍵值對則以逗號進行分割。以中括號開始,其間的資料通過逗號進行分割。由上面兩種型別,因為值的不固定性,可以演變出各種各樣的巢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