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會思考這個問題?
剛才在騎車回家的路上,腦子裡突然閃過紀錄片裡關於愛因斯坦研究出相對論和他的大腦的關係。我就在想,他當時在思考時間和空間時,是不是因為他腦袋裡面其實存在乙個關於時間和空間的模組,只不過是他在學過相關知識後,高速執行的大腦把這些模組一起呼叫出來 然後合併組裝在了一起,於是我們看到了今天的相對論知識。
那麼,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於是,就有了以下胡吹亂侃的內容。。(別笑2333)
為什麼需要經驗---要這經驗有何用
怎麼獲取經驗
經驗一定就是好的嗎?
突破「經驗之談」
在日常生活中,經驗,無處不在。找工作,工作單位會詢問或要求我們是否有相關工作經驗;公升值加薪或為某個事情做決策時,需要看我們是否有相關經驗;就算去路上開個車,也需要我們先考取駕照,獲取駕駛經驗。等等等等。經驗,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處不在。
那麼,你是否思考過,什麼是經驗?
以上舉了一些關於經驗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經驗也觸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把經驗簡單分為兩類。
什麼是常識?就是大家公認的、正常人都會懂得的對事務形成的基礎認識和基本判斷。比如,太陽公升起是天亮了,太陽落下就是天黑了;下雨的時候 地面會變濕;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等等等等。 這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經驗,也就是初步的觀念。
那麼,常識經驗是一成不變的嗎? 並不是。 因為人類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知識普及和主客觀判斷的變化,會改變常識經驗。 比如,一斤鐵和一斤棉花哪個更重,在極短時間內的答案裡,一斤鐵更重會成為主流。但是只需等上幾秒,就會在答案裡出現一樣重的主流判斷。
為什麼呢? 因為在極短的幾乎不需要思考的時間內,判斷是依賴主觀的常識經驗的,這時大腦會根據常識來告訴你,鐵重! 過了幾秒後,大腦會做出乙個客觀的判斷,同樣重。 因為通過主客觀的判斷,大腦做出了對常識的改變。
再舉乙個例子,地球是球體,現在是常識經驗了。但是最初東西方的觀念裡,並不是這麼認為。因為知識的普及,所以常識經驗發生了變化。
什麼是總結? 總結就是對自己的經歷給出乙個判斷性的結論。 比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天氣悶熱潮濕 很可能要下雨, 夜晚月亮有光暈 第二天要颳風, 三星走到正南方向 春節就到了 , 天上下雨 地面會變濕 ,程式出了bug 會很痛苦。等等。
如果把大腦比作乙個高速執行的cpu, 處理事務比作是**的執行,那麼, 經驗無疑就是乙個高效的**塊,乙個建構函式,乙個龐大的js庫,乙個強大的js框架。
每當你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大腦會高速運轉,搜尋經驗庫中是否遇到過同樣的事情並搜尋處理方法,如果搜尋到了,就會急速調取這個經驗模組,按照經驗對事務迅速執行。
比如你在騎車時,突然下雨了。 大腦會迅速搜尋所有和下雨時騎車有關的經驗。這個經驗就是下雨不打傘會淋濕。如果有傘或者雨衣可以用,就不會受到影響。 所以這時的大腦 迅速調取這個經驗模組,然後給身體下指令,讓你迅速靠邊停車,並取出雨具使用。然後安然的騎車離去。
經驗,是乙個強大的封裝模組,每當遇到類似的事情,大腦都會急速調取這個模組,並加以運用。
比如當你對面駛來一輛車時,你幾乎不需要思考,就知道去躲避。這就是經驗本能。因為經驗已經轉化成了你身體的本能,經驗會告訴你,不躲避 可能會死。這個思考時間幾乎就在一瞬間。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並且完成了躲避的指令。
所以,經驗,就是最有效的高效管理機器。它可以大大節省時間成本和管理成本,讓事務更加簡單高效執行。
這也是要求工作經驗的最主要原因。
從「什麼是經驗」裡,我們可以得知,經驗分為學習經驗和總結經驗。 所以,學習和總結,也是獲取經驗的最主要**。
在程式設計的工作中,學習,伴隨終生。一旦脫離了學習,獲取學習經驗的路子將會斷裂。 營銷號口中的「程式設計師是青春飯」,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學習的路上,越來越多的人停下腳步,然後被淘汰或等待被淘汰。
總結,是從經歷中得出的判斷性結論。所以,總結經驗的前提 一定是不斷的實踐和越來越多的實踐,並按照客觀的思路得出盡可能正確的結論。 這個結論務必要客觀和正確。
比如 我們在做專案時,經常會遇到報錯或得出我們不需要的結果,這時最需要的就是通過已經學到的知識 對**進行排查。 如果排查之後去隨意修改,而不是炎症性的修改,可能會得到越來越多的bug。
我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這麼一句話,就是 乙個壞人如果做了一件好事,大家都會讚美他,甚至忘記他曾經做過很多壞事;如果乙個好人做了一件壞事,大家不但會認為他是壞人,甚至以前做過的好事 也會被當作為了做壞事而打的掩護。因為經驗告訴人們,壞人應該做壞事,好人就應該做好事。 做了好事的,就是好人,做了壞事的就是壞人。
還有數學上的三大危機,錯誤的經驗導致數學體系面臨崩盤,甚至給某些數學家直接帶去死亡。這是非常可怕的。
經驗,就像一座圍城。在經驗中的人迷戀他,受到他的操控。 沒有掌握經驗的人,還在試圖接近他,極力尋求他。
經驗不斷的給生活帶來便利,最大化的縮減我們的時間成本和管理成本。 但是錯誤的「經驗之談」,也成為了我們成功路上的攔路虎。 我們要怎麼突破這個壁壘呢?
所謂突破,就是打破舊有經驗的束縛,從經驗的縫隙中尋求改進。這也是我們前端不斷放棄舊有的函式或框架,推陳出新,開發出更有效的、與時俱進的高效框架的最大動力源泉。
首先,我們必須牢固掌握現有知識,熟練應用已有的工具,並盡可能的挖掘深層次的原理。
其次,不斷的去實踐,去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找到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最後,建立新的理論體系,開發出當下最適合的程式模組。
以上。
從邊際成本角度思考程式設計師職業
程式設計師真的是以寫 為生?yes and no.既是,也不全是。從表面來看,程式設計師產出 和軟體,領工資過日子。再往裡一層看,程式設計師職業提供的是軟體知識服務。而產出 和軟體,只是軟體知識服務的常見產出形式。為什麼軟體是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呢?因為軟體並不生產製造實體商品,而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來...
什麼是程式設計師
乙個大專學歷想做程式設計師的朋友和我的對話,很短,我覺得,至少能說明我的心情和對程式設計師職業理解的乙個側面。2008 07 28 12 11 37 卿飄飄 大哥現在還寫程式不?2008 07 28 12 12 51 青潤寫。2008 07 28 12 16 10 卿飄飄 哦 你覺得三十歲後還寫程式...
程式設計師!什麼是機會?
我一直認為老天很公平,對於我們做it的也是很公平。我剛畢業那會老是感覺老天沒給我機會展示我的實力。後來我自己分析下,假如有人讓我做專案經理,我能怎麼做?我發現我只是抱怨沒給我機會,實際上,就算給我機會,我也很可能抓不住機會,因為我根本知道更加高階的職位需要做什麼?我的能力能做到什麼。剩下來就是我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