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要備份的資料
1、linux需要備份的資料
a:/root/目錄
b:/home/目錄
c:/var/log/目錄
d:/etc/目錄
2、apache需要備份的資料
a:配置檔案
b:網頁目錄
c : 日誌檔案
3、mysql需要備份的資料
1:原始碼包安裝的mysql:/usr/local/mysql/data/
2:rpm包安裝的mysql:/var/lib/mysql
二、備份策略
a:完全備份:指將所有需要備份的資料全部備份,整個分割槽或整個目錄
b: 增量備份:將新增資料備份與上次資料相比
c:差異備份:每次備份與起始資料相比
三、備份和恢復命令
系統自帶tar和cp命令
備份工具dump
首先檢視系統是否有dump工具
#rpm -qa |grep dump
1:dump命令 # dump [選項] 備份之後的檔名 原檔案或者目錄
選項:-leval :備份級別0-9
-f檔名:備份之後的檔名
-u備份成功之後,把備份時間記錄在/etc/dumpdatas檔案
-v顯示備份過程中更多輸出資訊
-j 呼叫bzlib庫壓縮檔案,將檔案壓縮成.bz2格式
-w顯示允許被dump的分割槽備份等級和備份時間
exp:備份分割槽
# dump -0uj -f /root/boot.bak.bz2 /boot/
# cat /etc/dumpdates 檢視備份時間
#cp install.log /boot/ 複製日誌檔案到boot分割槽
#dump -1uj -f /root/book.bak1.bz2 /boot/ 增加備份/boot分割槽並壓縮
#dump -w 查詢分割槽的備份時間及備份級別
exp:備份檔案或者目錄
dump -0j -f /root/etc.txt.bz2 /etc
備份檔案或目錄,只能使用0級別進行完全備份,而不再進行增量備份
恢復命令restore
#restore [模式選項] [選項]
restore -c -f /檔案路徑/
模式選項:restore命令常用模式,不能相互混用
-c: 比較備份資料與實際資料的變化 現有檔案和備份映象的區別
-i:進入互動模式,手工選擇需要備份的檔案
-t:檢視模式,用於檢視備份檔案擁有的資料
-r:還原模式,用於資料還原
選項:-f 指定備份檔案的檔名
mysql 備份與恢復 MySQL 備份與恢復
1 檢視資料庫的資料儲存在哪個目錄下 shiyanlou mysql uroot e show variables like datadir variable name value datadir var lib mysql 2 備份資料的方法 select into outfile 檔名 或者 s...
mysql 備份與恢復 Mysql 備份與恢復
資料檔案一致性處理 在完全備份的情況下,檔案不是時間點一致的,因為進行快照的時間點不一樣。如果嘗 試在未prepare資料的情況下還原資料庫,雖然操作上支援恢復,但是在啟動的時候仍會 進行資料recovery。執行帶 prepare 選項的 mariabackup 命令會使資料檔案進行統一,達到資料...
備份與恢復
1 linux系統需要備份的資料 root 目錄 home 目錄 var spool mail 目錄 etc 目錄 重要配置檔案儲存位置 其他目錄 日誌安裝服務的資料 apache需要備份的資料 配置檔案 網頁主目錄 日誌檔案 mysql需要備份的資料 原始碼包安裝的mysql usr loc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