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Home其實是個錯誤

2021-10-01 00:03:39 字數 2669 閱讀 4339

從google i/o大會來看,google步微軟後塵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不是減少。當年微軟如果不是圍繞著windows做網際網路,也許就沒有現在的google。而google如果仍然持續按照搜尋等工具的成功思路來運作ai,那它就很可能像微軟錯失網際網路那樣錯失ai。當年微軟並並非沒有投入資源做網際網路,只是在微軟的眼裡,網際網路也應該是以windows為中心的。

google home其實是個錯誤

google home其實是個錯誤

從google home所應揹負的戰略使命來看,這產品其實是個錯誤。雖然很多人出於對google 的迷信還在順風解讀,說智慧型音箱有兩種流派,其中之一是google home所代表的雙麥等等,這些究其本質其實都是在google做的一定是對的預設下做的想象型發揮。

google home顯然是對抗amazon echo的一款產品。更合適的打法是推出一款硬體全面超越此前echo的產品,然後再通過內容、智慧型上的優勢逐步超越。但google事實上推出了一款比echo更差的產品(雖然便宜了50美元),這作為後來者產生的影響其實是致命的。google home這款產品的使命顯然在於樹立產業的信心,好讓更多的人跟著google跑並進行投入。這個時候第乙個產品顯然應該是高階、極致。價效比高的產品不是不能做,但更適合留給跟著你跑的生態鏈條來發揮。

但google home偏偏自己做了個比echo差的雙麥的產品,這會導致兩個可怕的後果:

第一,在參照系如此明顯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會關注究竟那款做的更好,然後就會形成google home不如echo的口碑。

第二,一旦echo的銷量遙遙領先,大家對google整個生態的信心就會消退。google自己都不能推出徹底pk掉echo的產品,指望生態鏈條上有那一家做的比亞馬遜還好是很不靠譜的。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負反饋,核心原因是雙麥的方案和陣列有著本質的差別,這就好比一邊用5000塊的攝像頭做影象識別,一邊用200塊的然後想靠演算法搬回來一樣。很多公司如微軟等都做過非常系統的測試,大家都知道雙麥是有自己清晰的效能界限的,不可能達到最終陣列的效果。

(技術解釋參照:聊一聊麥克風陣列技術:語音互動應該選用怎樣的方案?|深度)

輕模式 vs 重模式

非要猜測google走上這條歧路的原因和動機,那我想乙個肯定和時間壓力有關。

google home推出的時候,echo的成功已經開始加速。echo有四年打磨時間,如果google也用這麼長時間打磨,等到產品發布的時候估計黃瓜菜都涼了,所以迫於無奈才匆忙上了乙個簡化的版本,這樣至少比干挨打不還手好。(也就是說根本不是什麼有兩個流派,而是好的果子吃不到,那不好的也得將就將就)。

另乙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和google這公司的基因有關係,google骨子裡是乙個嚴重依賴雲端,並喜歡用演算法解決問題的公司(吳軍先生的《浪潮之巔》裡對此有描述)。所以先天上會傾向於用演算法解決物理問題。而用演算法解決問題其實是一種非常輕的模式。

就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樣,做輕模式的人反過來做重模式的活通常會比較頭大,並且仍然傾向用自己習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具體到google home這個案例,顯然google會嘗試在雲端演算法層面彌補前端硬體的不足。比如:微軟覺得那樣不行,那並不意味著google不行。對於上個時代的最成功者,這種傲氣顯然是有的。

顯然的,現實並不會以你是否自信而轉移。就日常接觸的廠商來看,願意陪google玩的人還不到亞馬遜的乙個零頭。就日常評測來看,在遠場語音互動上面,google home也確實和amazon echo有著相當的差距。

這在行業啟動期是非常糟糕的狀態。此前在其它文章裡我曾經提到,所謂語音互動本質上是遠場互動,因此強調google assistant在手機上有多少裝機量是沒意義的。一旦google home失敗,那對於google 在遠場互動上的打擊就會非常致命。

優勢多大劣勢就多大

如果兩個時代在特徵上是連續的,那上個時代的王者通常會延續自己的控制力;如果兩個時代的特徵是迥異,那上個時代的王者通常會被顛覆。這看著有點抽象,但其實可以與無數商業現實乃至大歷史相驗證(農業社會做的太好,那就很難產生工業革命,因此黃仁宇才有早熟的帝國一說)。

從商業現實來看,微軟之前是ibm,ibm骨子裡是2b提供軟硬結合完整服務的模式,顯然的這讓它錯過了pc乃至作業系統。微軟是一家以終端上作業系統和office應用起家的公司,所以授權是它商業模式的根本核心,這讓它錯過了網際網路。李開復老師的《世界因你而不同》裡面清晰的記錄了微軟內部關於下一步應該如何面對網際網路上產生的紛爭,從中很容易看出上述的過去成功的思維慣性是如何主導了公司面對網際網路的戰略。對於那時候的微軟而言,顯然世界的中心是windows而不是網際網路。

在國內也一樣,如果論資源論時機,並沒有那家公司真的能和聯想相比,聯想也並非沒有關注到網際網路。但對於聯想而言本體是pc,所以其行動模式裡網際網路是服務於如何讓pc銷售的更好的。這在《聯想風雲》裡可以找到清晰的證據。

反之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既有巨頭不管是自研還是收購其行動還是足夠快的。骨子裡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並沒有真的撼動既有格局,只是在o2o這樣領域裡才有新玩家崛起。

這背後的原因《創新者窘境》一書裡有一定闡述。但可以對此做更簡單的理解:文化、流程、思維模式這些個人以外的東西構建了乙個公司人與人之間的連線並形成一種慣性。這種慣性是非常軟的一種思維束縛,但越是這種軟的東西越是難以變革。公司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小結從運作公司的角度看,能在乙個時代有所成就的,具有非常高的偶然性,可以不用了解這個時代,只要自底向上的感應市場,那也可以成功。能連續在兩個時代有所成就的,那思維就必須有足夠的高度,能跳出紛繁永珍,經歷特殊到一般,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這是對ceo非常大的挑戰,顯然很少人做到。亞馬遜在這點上已經證明了自己,而google則還沒有。

」operator 」其實是乙個函式名

1.以前,一直不太明白,過載運算子,今天看了 c 高階程式設計,第8章 終於明白了。operator 其實是乙個函式,關於拷貝建構函式,之前的部落格已經寫過,當時以為是乙個套路。現在終於明白,其實是乙個函式,而這個函式 返回了乙個 類型別的引用,這個函式的引數是類型別的引用。例子如下 spreads...

2020 03 26 人其實是乙個系統

08 00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錢鍾書 時至今日,我並不能做到毫無阻力地暢寫日記,我會停頓,我會思考。但由於需要用腦,身體的第乙個反應就是抗拒,這也是我最原始的阻力和不適。這五十萬字的背後遠遠不止於五十萬個文字,而是我克...

這其實是乙個求助的文章

最一開始我只是想弄個幫女朋友自動清購物車的指令碼順帶嘗試一下puppeteer,but噩夢開始了 文件在這裡 對我這種英語差的人實在是心累,好在api簡潔明瞭。雖然有些地方還不完善,沒關係幹的就是盲人摸象的工作。入門教程網上還是很多的我隨便貼乙個puppeteer 與 chrome head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