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創業公司工作,很多朋友也都在創業。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時候經常會說起一些共性的問題,時間久了,總結一下,這些問題,其實就是常態,無需大驚小怪。
關於「常態」的基本解釋:
1.固定的姿態
2.平常的、正常的狀態
因為是創業公司,所以就一定會有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對創業公司來說,即使得到了「完美」的解決,或許也只是帶來邊際效益提公升,有些甚至並不是最關鍵的,只是對你造成了巨大干擾而已。要有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問題。
問題一:管理混亂
管理是很難的事情 – 這當然是廢話。很多創業人真的未必是好的管理者,但他們具備別樣的能力。公司在創業階段最需要的是增長,在增長面前,甚至其他事情都不重要。除非,有的事情阻礙了增長,不得不解決。
如果你看到管理混亂,那麼可能在這個階段,需要這種犧牲去投入團隊精力做更主要的事情。
管理需要公司最核心團隊的人力成本。最極端的情況下,如果只有「管理有序可平穩前進「與」管理混亂但高速增長」,只能二選一,由你來做選擇,會選哪乙個?
問題二:內部流程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這麼說吧,我就沒聽過哪家公司不是這樣的。創業公司本來就是輕裝向前快跑,一旦慢下來就等於公司在慢性自殺。別人快,你慢,即使也有增長,那也是失敗。
如果流程制度太完善了,那意味著花了很多資源在這些流程制度本身上,團隊做事情難以突破條條框框,節奏快不起來。
真正的難點在於怎麼達到某種平衡。流程制度不能完全缺失,但是矯枉過正也要不得。這考量公司創始人對這個問題的能力,也跟他的工作背景有直接關係,某種程度上說,也要突破既往思維的限制。
喜歡完善的制度完備的流程的人,建議他們去大公司工作。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團隊。創業這事兒聽起來酷,實際都是哭活兒累活兒髒活兒。
問題三:招聘真他媽的困難
有些創業者很焦慮: 招人難。潛台詞是:如果能找到更多更優秀的人,那恐怕我的專案早就成了。更有甚者:方案早就有了,就差乙個 cto 了。為什麼優秀的人才找不到 ? 為什麼工程師這麼貴 ? 為什麼我們公司招人這麼難,你看某某團隊招人就好像很容易…
其實,招聘的難題是所有公司都要面對的事情。不單單是你招不到人,大公司也招不到合適的人。你面對的問題跟其他人是一樣的。
反過來想,招聘能力就是競爭力。有些人或是有些團隊,或是有些公司,在這方面競爭力就是強。
只要你在創業團隊或是小公司,你就永遠都要面對招人難的問題。招人難並不是制約你的唯一障礙,看你投入多少資源、時間、資金、期權。
如果你什麼都捨不得,那很難找到你想要的人。記住,這是個公平的自由競爭的人才市場。
問題四:新手專業人才的失落
這是個什麼問題呢?舉個例子,知乎上有人提問「入職後發現專案組**異常混亂,我是留下還是離開?」我相信乙個成熟的專業人才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因為他經歷多了,自然會知道,不存在「**乾淨」的專案,也沒有什麼專業團隊在專業人眼裡是沒缺陷的。
某個領域的新手,因為並不清楚這個行業的正常情況如何,他所了解到的場景總是比較完美的,我相信他看過各種專業技術書籍,書中闡述的理念堪稱完美,但是可操作性有多強呢? 新手並不知道。
什麼是新手,剛進入某個領域,剛到某個公司,剛接觸某項技術,你都是新手,你的有些認知是需要時間來鍛鍊的,並不是你看了幾篇文章,看過幾本書就能直接變成乙個行家裡手。
我的建議是,降低這些專業人才的心裡預期。明確告訴他,你需要跟一些傻瓜跟一些笨蛋一起做事情。如果這些接受不了,那麼這個人並不適合你的團隊。
創業公司缺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並不只需要聰明人。至於自以為聰明的人,那就更不需要。實際上,誰比誰傻呢?
問題五:為什麼這麼倒霉?
為什麼又被競爭對手搗亂? 為什麼**被 ddos ? 為什麼我創業就這麼難…
別自怨自艾,這些是正常的事。別問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就是創業啊。哪乙個創業者沒經歷過這些呢? 抗過去,有機會成。看不下去,趕緊散夥撤退。
你遇上這些事兒跟你的運氣無關,倒是跟你的心理預期有關。
過於樂觀過於悲觀都不行。正常的情況就應該是像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這樣才夠刺激。
最後,我建議的是,如果你是創業團隊的一員,你最好思考一下,有些問題是「常態」嗎? 更應該著手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創業的目標是做乙個理想的「狀態」,還是把事情搞定?
google+
創業其實是個邏輯問題! 想不想創業都來看看
恰恰是邏輯問題,決定了創業企業的每乙個決定和走向,進而影響了企業的未來。開始時創業者每乙個堅持或妥協,都會改變企業的命運。選擇當然沒有對與錯,只要決定就好。但邏輯一致性卻關乎企業的向心力和未來發展前景。蘋果為什麼成功?因為他們裡面的每乙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以及在這個企業裡,自己所做的事具有哪些...
在公司混日子,傷害的其實是你自己
1 無論為誰打工,都要先為自己學東西,客觀上順帶著為公司創造了價值。我自己當年,無論我在方正給國家打工,還是我在雅虎給外國人打工,我跟別人最大的不一樣,在於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在給他們打工,我真的可能是很有自信的人,我覺得我是在為自己幹。因為我幹任何一件事時首先考慮的是,通過幹這件事我能學到什麼東西。學...
星巴克其實是一家資料科技公司!?
星巴克並不僅僅是一家簡單地向全世界各地銷售冷熱飲品的公司。它同時也匯集了來自客戶和消費者每週1億多筆的海量資料。面對這麼龐大的資料,星巴克是如何使用這些資料的呢?人工智慧和物聯網 iot 在其中又扮演什麼角色?星巴克利用資料和現代技術獲取競爭優勢的方式對所有企業 無論規模大小 都具有指導意義。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