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做虛擬實境的團隊紛紛浮出水面。因為oculus被fb收購,以及三星推動gear vr讓大家都看到了消費級市場的機會。
宅客君在oculus被收購的前後近半年時間裡,大約見到了不下20支團隊。而非著名虛擬實境業內人士k-labs的創始人潘博航則告訴我們當下活躍在這個圈子內的團隊不下80家,其中硬體佔到了將近一半,硬體裡又以平台型的產品居多。
什麼叫平台型的vr產品?舉個栗子,就是類似oculus的終端。比如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蟻視antvr kit,傳統智慧型眼鏡廠商經偉度推出3glasses,軍工背景的奧視推出eyetop vr,還有傳統虛擬實境公司完美幻境,總之就是各路人馬。
【天津一支創業團隊的vr頭盔】
這些都是終端+內容平台的概念。大家為什麼都熱衷做這樣的產品?因為現在消費級的虛擬實境終端太少,硬體比軟體的變現速度快;同時硬體平台又是投資人喜聞樂見的故事。
但如果你仔細羅列一下這些終端的現狀,你會發現他們現在強調的概念基本上是:多平台相容、全高畫質、真3d甚至是「像電視一樣「大螢幕體驗。當我們在討論這些的時候,潘博航丟給我們的一串問題是:」當你玩虛擬實境的時候,你感覺哪一部分的體驗是最爽的?是螢幕夠清晰嗎,是形象很逼真嗎?」
在宅客君的理解裡,虛擬實境之所以是虛擬實境——在於它虛擬了乙個「自我」,並且讓使用者感受到這個自我跟環境在「真實」互動。
告訴你,immersion才是最重要。】
潘博航告訴我們決定沉浸感的因素主要是這麼幾點:
1. 視角(field of view, 一般指橫向視角),裝置的視角要廣,要不斷接近人本身(無限接近無邊界,不要讓人感覺到在看乙個螢幕);
2. 整體延遲(motion to photon);
3. 軟體演算法配合光學系統還原人類自然視覺;
4. 內容定製設計;
5. 其實還有更多(包括立體聽學、針對不同情景的自然輸入裝置,力回饋裝置等);
多平台相容的好處是一下子能給自己的產品匯入很多內容,但這些內容有相當一部分不是為第一人稱設計的。也有產品宣稱可以進行畫面轉換,但遊戲本身可能是為60度視角設計的,總之不是定製內容難以產生沉浸感。
還有裝置乾脆宣稱做「近在眼前的60寸(數字並不要緊)大屏」,但這樣的產品比如索尼的hmz已經證明大眾並不接受。潘博航認為過分宣傳多平台相容、3d、高畫質大屏(在這個階段)是對使用者的一種誤導,使用者買回這樣的產品最後覺得vr不夠好玩,就是透支了vr的概念。
雖然很多人初用oculus rift覺得還很粗糙,但dk2實際上做了不少工作提公升沉浸感:
比如1080p的oled屏,oled相比lcd屏的特點是餘暉滯留的時間比較短(low persistence),這樣畫面的重新整理切換能更快;
比如增加了外接的攝像頭,這樣能夠精確捕捉人的絕對位置(內建的加速計和陀螺儀只能捕捉相對位置),也就是讓使用者在互動上多乙個維度。oculus可以讓三星為它做特定的延遲優化,甚至推動高通、nvidia、amd改善下一代gpu的沉浸感設計。
而國內之所以在這個階段有很多人強調螢幕畫質、多平台,更多是因為傳統眼鏡廠商的技術積累在光學和顯示上,這部分廠商也很難有資源和方法來吸引開發者。
在消費級vr剛起步的時候,潘博航告訴宅客君現在行業亟待建立標準,至少是消費者的評價意識——什麼樣的vr才是好玩的vr,或者說怎樣做vr才是正確的——因為像上面提到的vr現在被強調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南轅北轍的。
吳德新
在夢想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每當年終總結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會感慨時間飛逝,日月如梭,一時竟不知自己都做過些什麼,陣陣惶恐油然而生,但細細想想其實也還沒有虛度一場,雖會有些遺憾,有些不滿,但更多的是成長與喜悅。小小收穫 思想轉變 這半年,可以說是經歷了人生的乙個重要抉擇吧,還是那句不變的話,選擇了就不會後悔,堅定地走下去。這期間...
在知識管死的道路上裸奔
所以7年之癢痛難忍的t公司決定啟動知識管理改善專案,以下是改善專案中發生的一些花絮,容知識管理工作者思考,非裸慎看,以免愴著!問 什麼是知識!某部長 就是我們cpc上存放的文件啊!文件即知識,所以白菜蘿蔔也就可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了!對結果不希奇了!問 為什麼要做知識管理?某部長 s總要做的啊!知識管...
在奔向萬億美元公司道路上 亞馬遜與蘋果差距越來越小
鳳凰網科技訊 據彭博社北京時間 7 月 3 道,在競相成為首家萬億美元市值公司的大戰中,有一家公司可能後來居上,不容忽視,這家公司就是亞馬遜。數年來,蘋果一直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人們一直在期待其市值跨過 1 萬億美元大關。蘋果向萬億美元市值公司的 跋涉 也一直受到 關注。但是,亞馬遜在快速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