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的是edr:終端發現的三大原則和挑戰,網路攻擊者無時無刻不在找尋滲透企業it環境的途徑,其中乙個最容易的通道,就是利用終端上的漏洞。從攻擊者的角度來看,終端可以定義為,網路罪犯和網路間諜用來侵入內部的最具吸引力,最柔軟脆弱的目標。
攻擊者往往會利用,安全防禦者無法知悉企業網路系統中所有的裝置,且沒有及時更新,因而去搜尋目標網路中可供建立橋頭堡的柔弱終端。然後,再通過進一步的漏洞利用構築長期駐留條件,最終邁向既定目標。
時移世易,公司防禦此類入侵的方式也經歷了諸多變化。10年前,安全從業人員需要病毒簽名才可以封鎖攻擊,因此,他們大部分都依賴基於簽名的反病毒解決方案和感染指標(iocs)來檢測染指他們網路的罪犯。但是,黑客逐漸勘破了企業安全團隊對檢測機制的倚重,轉而利用零日漏洞和多型的、自更新的惡意軟體來繞過這些防護,比如qbot。
安全研究人員自然通過自己研發的新方法予以了回擊。該新方法被稱為「終端檢測與響應(edr)」,預設攻擊者始終會滲漏公司網路,讓安全人員利用iocs和終端行為來快速檢測任何入侵,減小攻擊者造成的損害。
為實現該目標,edr系統部署並積極管理能提供公司終端關鍵資訊的6個主要控制。
這6個控制是:終端發現、軟體發現、漏洞管理、安全配置管理、日誌管理,以及危險檢測和響應。
終端發現是首要的控制,因為如果連自己有什麼裝置都不知道的話,何談為硬體構築防禦呢?如此,硬體和軟體管理、許可合規、監管合規,以及安全,都取決於公司企業維護動態終端清單的能力。
安全從業人員若想知悉自家公司的資產,應遵守以下三個原則:
將終端發現當成乙個過程
一次性發現所有資產是不現實的。安全人員應分階段進行資產發現工作,先從有文件的系統和程序開始。
利用標準化來節省時間
通過採用nist之類的標準,資訊保安從業者會培養出在工具間共享終端資訊的能力,增強公司安全態勢。
找尋弱點
安全從業者不能讓攻擊者比自己還清楚公司的it環境。他們需要經常性找尋脆弱點。而這只有在公司維護有準確的資產清單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
除了這些原則,終端發現還面臨著一些挑戰。有些資產橫跨數個隔離的網路,另一些(尤其是工業物聯網裝置)則不使用可被簡單掃瞄識別的傳統it協議。進入如此,掃瞄iiot裝置還是有可能會引起服務中斷。也就是說,安全人員可能需要採取其他發現方式來精確編目這些終端。
企業該怎樣克服此類終端發現中的障礙呢?
為解答這一問題,安全公司tripwire發布了《終端安全求生指南:網路安全專業人士的戰地手冊》——實現和最優化6大edr安全控制的專屬資源。
最低限度,安全人員需要建立起終端基線,或者乙份包含了每個網路節點「正常」行為的參考。這涉及到從現有記錄中收集資訊,包括網路拓撲圖,甚至是便利貼;涉及到掃瞄網路以發現其上切實存在的東西;涉及到利用被動發現來對映終端;涉及到減少可訪問的ip位址空間以確保公司使用盡可能少的ip。
計算機三大原則
現在的計算機看起來好像是種高度複雜的機器,可是其基本的構造卻簡單得令人驚訝。從大約50年前的第一代計算機到現在,計算機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在認識計算機時,需要把握的最基礎的要點只有三個,我們就將這三個要點稱為 計算機的三大原則 吧。無論是多麼高深 多麼難懂的最新技術,都可以對照著這三大原則來解釋說明...
後端開發的三大原則 huaxiawudi
一 desingn for failure 後端相當比例的 不是為了一般情況下正確而存在,而是為了保證特殊或者極端情況下系統可接受的響應而存在的這裡有非常多的折衷要做 漸進漸改還是超前設計?水平擴充套件 業務優化 前台還是後台處理?大量的折衷都是根據不斷變化的環境和需求去權衡的,所以很容易犯錯。二 ...
計算機的三大原則
問題 硬體和軟體的區別是什麼?硬體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裝置,比如計算機主機 顯示器 鍵盤等。而軟體是計算機所執行的程式,即指令和資料。這取決於眼睛能否看得到,或者實際上能否用手摸到。儲存字串 中國 需要幾個位元組?儲存漢字時,字元編碼不用,漢字所占用的位元組數也就不同。在gbk字元編碼下,乙個漢字佔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