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一款真正能夠徹底普及並改變大眾操控方式的虛擬實境裝置出現,但其已經被認定是未來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工作、生活、娛樂、休閒載體。而虛擬實境裝置、內容在今年年初ces展會上的大放異彩,再度詮釋著自己無限的潛力和活力。在全球vr行業快速前進的大背景下,國內vr行業也在快速成長。
從衡量新興產業成長速度快慢的融資情況來看,國內vr行業顯然已經得到足夠重視。尤其是在2023年12月底到2023年1月下旬這乙個月時間中,多筆天價投資砸向vr行業的細分專案。不僅虛擬實境硬體裝置受寵,與之相關的虛擬實境服務也受到青睞。國內vr行業突然而至的投資風,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月、七筆、千萬美元!國內vr行業邁入快車道
以大朋頭盔e2、大朋頭盔v2知名的vr公司樂相,2023年12月25日宣布正式完成總額為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小公尺系迅雷領頭、愷英網路跟投資。據了解,經過此輪融資後,上海樂相vr估值約為8億元人民幣。2023年12月29日,蟻視宣布獲得高新興3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蟻視自稱估值達8.3億人民幣。
今年1月21日,移動vr發行商易天互聯獲得盟雲移軟1.9億投資。同一天,移動vr廣告商一點網路獲得盟雲移軟1.1億投資。也是在這一天,暴風魔鏡宣布獲得第二輪融資,融資金額2.3億元人民幣,由中信集團旗下中信資本領投,天神互動、暴風鑫源跟投。此輪融資之後,暴風魔鏡的估值為14.3億元人民幣。
可以看到,國內vr專案目前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在獲得資金的強有力幫助下,國內vr行業將邁入快車道。雖然國內的vr專案相對於國外同行來說,在技術上處於一定弱勢,但在接地氣、本地化方面卻依舊做的不錯。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很有可能在未來能夠與國外同行一戰。
搶占萌芽期!vr行業爆發前夕各有打算
近日,德勤發布2023年《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認為vr將成為2023年最為重要的產業趨勢,2023年將成為vr產業化元年。《2023年中國虛擬實境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虛擬實境行業市場規模為15.4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56.6億元,2023年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550億元。而眾多機構也**,未來vr產業市場規模有望在十年到十五年內突破萬億大關,硬體裝置、娛樂內容、跨界服務三大投資機會將不斷顯現。
美好的前景之下,是目前vr專案仍處於萌芽期。抵擋外界風險的能力較弱,需要技術、資金、資源源源不斷的支援,才能夠有望真正成長起來。國內目前爆發的vr行業投資風潮,事實上也證明著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都有著自己的打算。
創業者想利用融資加大研發投入,以更快、更好地搶先前行。即便犧牲部分股權,也要縮短成功的時間,去爭取未來vr市場中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比如在去年4月份,暴風魔鏡為了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就付出了19%股權的代價。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自然是看重vr行業未來的發展潛力。趁vr專案還處於萌芽期的時候給以資金投入,想以較小的投入來換得無限的回報。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vr創業專案過多,如何能甄別其中具有發展潛力的,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乙個挑戰。
保持清醒頭腦!vr還很弱小
vr行業多個天價融資專案,以及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點燃了創業者及投資者的信心,讓他們都不斷在vr行業中努力拼搏。但實事求地說,vr行業目前還非常弱小。即使從融資金額較多的暴風魔鏡來看,其第二輪融資也不過4000萬美元左右,估值也僅僅2億多美元。與滴滴、美團、餓了麼等其他網際網路專案動輒數億、十數億美元的融資金額相比,遠不值一提。
只能說,目前vr被看好,但還沒有徹底展現出必贏的可能性。或者說,沒有乙個vr專案能夠豪言將來將在虛擬實境行業成為巨頭或領軍者,這樣一來,自然不能讓投資者投入全部精力於其中。因此,不管是投資者、從業者還是大眾,都必須對vr保持審慎態度和清醒頭腦。既肯定其光明的前景,又對每乙個vr專案持以客觀態度。(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一月讀書總結 11月
講述50種思維方法。有些還不錯,對擴充套件自己的思維有一定的幫助。比如裡面的乙個問題,也是好多面試題裡面出現的,7個藥瓶,其中乙個比其它輕,稱幾次能稱出來。書中從3個藥瓶分析,再進行拓展來解題,給出了這一類題的思路。沒事的時候可以看看。和經典思維差不多態別的書。講述了100個博弈技巧,乙個個的故事講...
2016 10月小結 荒蕪的一月
10.10周一 只刷了幾道簡單暴力 10.11周二 10.12週三 10.13周四 貌似一直刷水題 10.14周五 10.15週六 10.16週日 這周一直在刷些比較水的題,想讓自己找找刷題的感覺,刷題中發現一些小的坑點自己老改不出來,並且腦子反應遲鈍,好多容易沒想法思路不清晰,也該陸續複習一些學過...
工作一月的感受
從5月9日開始上班到今天已經整整乙個月了,考研後再回到原來的公司原來的團隊中,物是人非,自然別有一番滋味。最大的感受是心態的變化,沒有了歸屬感,更多的是一種打工的心態。回想三年前我來到這家公司時,我是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做的,應屆畢業生特有的熱情,對技術的狂熱,以及剛工作的新鮮感讓我每天都開足了馬力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