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六年IT總結之一

2021-09-20 23:00:09 字數 1504 閱讀 2757

畢業六年it 總結(一)

眨眼畢業參加工作6年多,眼看著和周圍大咖的明顯差距,心裡很是失落,但痛定思痛之後,發現自己本可以做得好很多。結合這最近對過去幾年工作的回顧,有下面一些深刻的感受,記錄如下,便於今後回頭對照這些要求和期許,我做到了幾成。

1、把握行業動態,了解技術趨勢

多少收穫,雖然打下了一些基礎,但從比較封閉的體制內出來之後,才發現市場上***實彈拼的

是什麼,

才知道自己居然一直比較努力地陶醉主流技術之外。對真正的企業而言,不在乎是否國產,也不在於你某一方面的優勢多麼明顯,公司賣的是產品,要的是保證銷量和質量。市場沒認可的技術不一定差,銷量大的一定總體技術比較靠譜。企業一般不會冒風險。所以技術一定要在產品上落地生根,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2、堅持深耕細作,學習有的放矢

行業知識需要積累,這是個深耕的過程;

專業技能更需要實踐磨礪,不放過每個相關細節,這就是細作的態度。行業動態可以

泛泛而談,但所從事行業的專業技能則必須精益求精,

這樣才能既專又全

:了解市場、行業的動態,

自然而然能把握趨勢;對所處行業有全面認識,自然能把握重點、知道核心所在,進而才有可能結合經驗和已有的技能實現造價值。而且,明白了自己在產業鏈中和產品架構圖中的位置後,學習專業技能就能有的放矢,學到的技能才會即學即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自己就是乙個反例,從研究生階段就

開始看《深入理解linux 核心》,斷斷續續不知道翻了幾遍,但直到最近因為工作的需要才明白些,根本原因就是當年看的時候沒有帶著問題去學習,也不曉得工作中**會用到它,不是有的放矢。

3、歸檔

分析總結,用好部落格論壇

大牛不是一天形成的,但據我的觀察,大牛們都有非常好的總結、抽象、文件的能力。對比自己,工作五六年,拿得出手的文件只有個位數。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專案,以及解決過比較有挑戰的bug,或者當時出現的新的點子和實現方法,都沒有及時歸納總結

並寫成文件。

導致現在有的還只記得主要的思路,有的甚至現在都沒辦法講清楚。

對比現在公司的幾位大咖,

要麼ppt寫得特別好,要麼總結做得好,要麼發的博文都是三位數、瀏覽量都有六位數。有時我分析自己跟別人討論問題的過程,自己都能感覺到口誤,

或者怎麼樣都無法讓對方完全聽清楚。這其實反映的就是表達能力和思維是否清晰的問題,寫文件、部落格是乙個很好幫助提高表達能力、訓練思維清晰度的方式。

因為你不僅要寫出來,你還要使之系統化、條理化,使得別人一看就懂,而自己一看就能馬上揀起來。

4、積極討論交流,踴躍參加會議

最近經常和一位做scale out的同事一起下班,地鐵上他時而三言兩語時而侃侃而談,不知不覺竟然發現自己這個在kernel及以下的底層開發人員,竟然也對iaas/paas/failover等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再也不會把iaas/paas弄混淆了。

類似的,對san/nas的區別也是在食堂吃飯時候跟io組的同事聊清楚的。公司也有很多技術會議,細心的人肯定也會和我有類似的感受,凡是會上提問或者發言的會議,印象比一言不發的深得多,對會議主題的理解也深入很多。因此,和同事多聊天、會上積極發言也是很好的提高自己的途徑。

六年程生涯

原 從零到百億網際網路金融架構發展史 回想起從公司成立敲出的第一行 算起到現在也快三年了,平台的技術架構,技術體系也算是經歷了四次比較重大的公升級轉化 目前 架構體系正在進行中 臨近年底也想抽出時間來回顧一下,乙個小公司從最開始的零交易到現在交易量超過百億背後的技術變遷。在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一百多億其...

阿里六年,思辨成長

這是一篇不嚴肅的,苟且 的,個人在阿里的技術 6 年,感悟閒聊,沒有說教,沒有帶貨。成長的,不是征途,而是體重 丟掉的,不是煩惱,but頭髮 收穫的,委屈也多,遺憾亦多 直膝箭,不忘初心,繼續前行6年回首,下技術人的成長之路,也覆盤再認識下自己。這篇想聊些技術之外的東西,即軟實力。套路不是貶義詞,套...

畢業一年總結

畢業一年了,做個總結。去年3月份的時候找了個公司實習,全公司共8個人。我在公司身兼數職,有時是程式設計師,有時是網管有時是後勤。九月份從這個公司離職,去了乙個陌生的城市。混了兩個月才找到工作,也是乙個小公司25個人,6個程式設計師。有做delphi的,也有做.net,更有做lotus note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