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孔若誠
杏仁產品經理,業餘美劇、設計、哲學愛好者。頭像是我偶像。
其實,蘋果對於健康領域的興趣,不僅僅停留在硬體層面上。在軟體層面上,近年來也動作頗多。ios 8 發布時,系統內建了乙個名為「健康」的原生應用,並同時發布了面向開發者的 healthkit;2015 年春季發布會,蘋果發布了 researchkit;而在去年的 2016 春節發布會上,蘋果不僅進一步加強了 researchkit,還推出了全新的 carekit。
三個 kit,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那麼,具體到每乙個 kit,它們是如何各司其職的呢?
乍一看這好像也不算什麼特別大的事情,實際上如果對醫療行業有稍微深入的認識,你就可以揣測出蘋果未來的偉大願景。現在你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基本上所有的病歷、開藥都已經完全電子化了,沒錯,醫療健康行業現在可以說是乙個資訊化的行業,但是,卻是乙個高度碎片資訊化的行業。
如何理解高度碎片化?非常簡單,你在乙個醫院做的檢查,得到的化驗結果,跑到另一家醫院,他們的系統裡就沒法調取你的化驗資料,很多時候你需要重新再來一次。所以,國內外的一些醫療資訊化標準的最高等級目前都是七級,都要求實現區域化的醫療資訊共享。的確在部分地區形成了區域互通的醫療資訊共享,然而,如果想進一步將北京和天津兩地的醫療資料打通,那麼又是一件麻煩事。每一家醫院儲存和記錄醫療資料的方式、格式都非常不同,僅僅將這些資料形成一套統一可交換的規範協議,就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去改造。何況,這裡提到的碎片化還只是不同機構間的資料無法互通,另乙個更大的問題在於,由於患者的健康資料無法連貫儲存,無法形成完整的資料軌跡。
顯然,這種方式的變革太慢,蘋果正是希望通過 ios 在全球的影響力和普及程度,從資料的角度入手,首先解決醫療中的老大難問題:形成一套可互通互換的資料格式協議。現在,或許你看到的只是應用和應用間的資料共享,但未來呢,應用和可穿戴硬體之間,和醫療器械之間,和醫療資訊系統之間……蘋果的 healthkit,就是連線這一切的標準中介軟體。
researchkit:面向科研人員的資料蒐集與疾病研究
在 healthkit 打下資料互通的基本上,進一步的就是應用層面的問題了。有了這些健康資料,我們可以怎麼使用它們?researchkit 是蘋果最先想到的乙個大規模應用場景。
在談 researchkit 之前,或許你有必要了解一下臨床科研專案的一些基本背景。事實上,世界上目前有許多罕見病和慢性病,我們並沒有找到其發病的根本原因,對發病的機理也一無所知,甚至有**手段的有效性,也有待考證。沒錯,臨床科研高度依賴試驗,只有通過大量的患者入組參與臨床科研,並通過有效的實驗設計,收集大量的資料反饋,才能最終驗證**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現實情況裡,有許多非常現實的問題:上哪找到足夠多的願意入組的患者?患者入組後,如何高效合理地開展試驗?要知道,臨床科研的合規性要求非常之高,哪怕只是錯過一次**或者資料反饋,這一組「樣本」可能就失去可靠性了。所以,臨床科研專案往往面臨著找患者難、找到患者之後實施更難的窘境。一次有效的臨床科研專案,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成本,耗費大量的財物跟蹤患者的**和資料收集,而我們談論的,可能只是幾百個患者樣本的試驗而已。
carekit: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干預和隨訪
researchkit 只是資料應用的乙個案例,顯然蘋果並不滿足於此。在科研人員之外,去年推出的 carekit 則是面向患者個體的健康服務框架。和科研資料收集的導向不同,carekit 的整體是以患者為中心的。通過 carekit,患者可以隨時與自己的醫生共享自己的健康資料,並一對一地收到醫生的反饋建議和**方案的調整,從而實現遠端的醫療干預和隨訪。
不要小看了醫療干預和隨訪這件事情。雖然現代醫療越來越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這個概念,然而很多並沒有落到實處。許多人在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圖》之後會開玩笑地說,中國醫生的水平比國外醫生高多了,因為中國醫生一天看的患者數量,可能是國外醫生一年的患者量。這句話其實並不全對,看病並不僅僅只是五分鐘的面診,而是乙個動態調整的過程。實際上門診和醫生見面,僅僅只是**的開始,醫生在通過面對面接觸,得到化驗結果的前提下,給你做出的**方案和開具的處方藥物,並不是乙個結果,而是需要後續根據病情的發展和**的效果,隨時做出動態的調整。
對於醫生來說,如果患者做完手術後出院,再也不和醫生聯絡了,其實醫生也並不清楚患者的術後情況和**效果,由於缺少資訊的正向反饋,對自身臨床水平的提高也不利。患者端則更好理解,如果醫生能夠持續地跟進**,患者的依從性和健康狀況,也會有更好的改善。然而,我國由於醫患數量的嚴重不對等,導致很多醫生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做好隨訪這件事情,而很多醫院本身也不重視隨訪工作,或者工作方式還非常原始——不要懷疑,很多醫院甚至還靠向患者寫信,來收集患者出院的**情況。
那麼 carekit 想做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和 researchkit 的核心一致,本質上都是簡化資料流通的過程,現在患者可以通過手機將健康資料實時共享給自己的醫生,從而收穫醫生的建議和反饋,動態地調整**方案,對於醫患雙方來說,都大有禆益。
researchkit 已取得的成果
前面提到了 researchkit 是面向科研人員的大資料收集工具,也是蘋果在健康資料應用層面的第一次嘗試,自從前年推出以來也有兩年的時間了,這兩年裡成果如何呢?
carekit 能做什麼
前面提到了,carekit 是在資料應用層面上,面向患者個體和醫療服務者之間的通道,是一套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干預和隨訪。通過 carekit,你可以隨時與自己的醫生分享自己的健康資料,醫生在遠端能夠實時地給出建議和**方案調整。實際上,它主要有四個模組:
***表盤:通過圖表的形式,直觀地展示不同**方案的有效性和資料變動情況,以讓患者直接地了解該療程的效果是否達到;
carekit 以患者為中心正體現在:通過外界力量督促患者執行**方案、以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現資料和進展、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對接醫生實時提供干預和調整。從前,你很可能需要隨身攜帶笨重的裝置全天候地記錄資料,然後定期地回到醫院、找到醫生,現在,你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記錄情況、分享資料、聯絡醫生。
蘋果在健康產業的下一步
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有了乙個大概的認識:healthkit 是一切的基石,它負責打通資料層面的對接和互通,researchkit 和 carekit 則是兩個資料應用層面的具體場景和案例,前者面向科研人員的大資料收集和分析,後者則是面向患者個人的健康管理和個體化**。
那麼,蘋果在健康產業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從目前來看,蘋果的整個切入點還是在資料層面,的確在醫療體系裡,資料標準化是乙個很複雜的話題,即使是蘋果目前做的,也僅僅只是部分最簡單的資料的標準化,如化驗結果、生理指標等等,但是蘋果顯然不會止步於此,畢竟要想在更多健康應用的場景裡擴充套件可能性,就需要接入和統一更多的資料,包括患者的用藥情況、手術情況、基因分子情況等等,這些資料的標準和結構化則更加棘手和複雜,顯然蘋果也在謹慎地調研。
此外,在資料層面來看,除了擴充套件資料的豐富程度之外,健康資料的安全性也是乙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如果我們的手機上儲存了我們每個人最為重要的健康指標和資料,這些資料的隱私和保密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資料標準化的前提下,蘋果當然是希望接入更多的健康場景和應用領域。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可穿戴裝置和醫療器械和 healthkit 對接,隨著檢測儀器的小型化和便攜化,未來化驗和檢查中心,甚至也可能完全消失,人們直接通過可攜式的裝置,即可通過標準的 healthkit 協議互通資料,足不出戶也能完全資料的採集。而這些資料,除了目前的臨床科研和隨訪之外,在區域衛生預警、持續化健康管理、個體化**方案等等領域內,都有著廣闊的前景和想像空間。
轉 資料描述的三個領域
原博文出自於 感謝!現實世界是存在於人們頭腦之外的客觀世界,是客觀事物及其互相的聯絡。例如學校教學管理中涉及的學生管理 教師管理 課程管理。管理者要求 每個學期開學時製作學生選修課程情況表,內容包括學號 姓名 課程名 選修課類別 類別分為必修 選修 每個學期結束時製作學生選修課程成績表,內容包括學號...
關於領域邏輯的三個主要模式
領域模型 領域模型是一張物件 資料 業務規則 實體等 連線成的網。對於簡單領域模型,一般來說,乙個資料庫表對應乙個物件 複雜領域模型則由很多細粒度物件組成,通過繼承 策略和其他設計模式,模擬複雜的領域邏輯。複雜領域模型需要使用資料對映器。表模組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表模組可以簡單看作通過一系列的類來模...
隨想錄(嵌入式應用的三個領域)
說到嵌入式,大家一般能想到的就是linux arm這些領域,其實無可厚非,確實linux是嵌入式很重要的乙個環節。但是在實際產品開發中,51微控制器 stm32 cortex系列應用的場景也非常多。下面就簡單說一說51微控制器 stm32 高階arm平台的一些主要差別。1 頻率不同 2 核心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