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常用函式使用
tf.equal(a, b)是對比這兩個矩陣或者向量的相等的元素,如果是相等的那就返回true,反正返回false,返回的值的矩陣維度和a是一樣的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numpy as np
a = [[1,3,4,5,6]]
b = [[1,3,4,3,2]]
with tf.session() as sess:
print(sess.run(tf.equal(a, b)))
輸出:
[[ true true true false false]]
函式 tf.cast()
cast(
x,dtype,
name=none
)
將x的資料格式轉化成dtype.例如,原來x的資料格式是bool,
那麼將其轉化成float以後,就能夠將其轉化成0和1的序列。反之也可以
a = tf.variable([1,0,0,1,1])
b = tf.cast(a,dtype=tf.bool)
sess = tf.session()
sess.run(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print(sess.run(b))
#[ true false false true true
tf.argmax()
tf.argmax(input,axis)根據axis取值的不同返回每行或者每列最大值的索引。
test = np.array([[1, 2, 3], [2, 3, 4], [5, 4, 3], [8, 7, 2]])
np.argmax(test, 0) #輸出:array([3, 3, 1]
np.argmax(test, 1) #輸出:array([2, 2, 0, 0]123
axis = 0:
axis=0時比較每一列的元素,將每一列最大元素所在的索引記錄下來,最後輸出每一列最大元素所在的索引陣列。
test[0] = array([1, 2, 3])
test[1] = array([2, 3, 4])
test[2] = array([5, 4, 3])
test[3] = array([8, 7, 2])
# output : [3, 3, 1]
axis = 1:
axis=1的時候,將每一行最大元素所在的索引記錄下來,最後返回每一行最大元素所在的索引陣列。
test[0] = array([1, 2, 3]) #2
test[1] = array([2, 3, 4]) #2
test[2] = array([5, 4, 3]) #0
test[3] = array([8, 7, 2]) #0
這是裡面都是陣列長度一致的情況,如果不一致,axis最大值為最小的陣列長度-1,超過則報錯。
當不一致的時候,axis=0的比較也就變成了每個陣列的和的比較。
4.accuracy.eval
eval() 是tf.tensor的session.run() 的另外一種寫法。
with tf.session() as sess:
print(accuracy.eval())
其效果和下面的**是等價的:
with tf.session() as sess:
print(sess.run(accuracy, ))
但是要注意的是,eval()只能用於tf.tensor類物件,也就是有輸出的operation。對於沒有輸出的operation, 可以用.run()或者session.run()。session.run()沒有這個限制。 tf中的常用類和函式
geometry msgs posestamped 訊息簡介 內容包括序列號 時間戳 frameid 位姿 點表示位置和四元數表示姿態 tf transform和tf pose完全一樣,就是乙個typedef 類簡介 儲存了3 3旋轉矩陣和3 1平移向量。tf stampedtransform 類簡...
TF庫的使用
1 tf不是座標變換那麼簡單。很多小夥伴認為tf的作用是便捷的進行座標變換。這個沒錯,但沒這麼簡單。在很多api中,存在著 target frame,source frame,parent frame,child frame 這些名字的引數。看起來很讓人糊塗,也很讓讓人煩,但裡面隱藏著很多資訊。so...
tf的pad函式(填充)
今天用到pad函式,看文件看了老半天,後面終於弄懂了。以下是本人的理解總結 文件的內容 t is 1,2,3 4,5,6 paddings is 1,1,2,2 constant values is 0.rank of t is 2.pad t,paddings,constant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