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津丨謙德莊有今天,一要謝郭美美,二要謝郭德綱

2021-09-17 18:13:04 字數 1256 閱讀 9762

2023年,直隸(今河北省)南部發大水,波及到了天津南鄉一帶。文安、大城、靜海等地的大批災民逃難到天津,落腳到了小劉莊這片地勢比較高的地方。

因為那年月,睡一宿就要30萬人民幣(折合銀元約1500-3000塊)的郭美美還沒出生,所以紅十字會還有能力出頭賑災,每戶發了一塊銀元、一袋白面,這才讓搭起窩棚的災民們暫時安頓下來,這群人當中的一部分,就是後來謙德莊的第一波居民。

現在看來,也算不幸中的萬幸,謝謝美美。

第二年春天,一部分災民投親靠友,大多數人陸續還鄉,還有少數就地謀生,當時的津門豪富李春城(人稱李善人,我估計馬三爺《開粥廠》裡的「馬善人」,就打這來的)的孫子李藎臣在他家的私人花園(榮園,俗稱「李善人花園」,今天的人民公園)西北角蓋了200多間土坯房,租給災民居住,有的災民租不起,就用竹片彎曲,兩頭插在地上,幾個排好,再蒙上席或麻袋(那時候沒有塑料),最後抹上泥巴,一頭堵死,另一頭掛上麻袋當做門住在裡面,天津管這個叫「窩鋪(棚)」,舊上海名為「滾地龍」。這一片地方,取名為「李家小房子」。

李善人他們家的地界,就在今天的汕頭路東側。汕頭路西邊,是法國人撐腰的天主教會崇德堂,崇德堂也在它們的地界蓋房出租牟利。**初謙德莊這片地方都是臭溝、墳地,自打這兩家開始蓋房,這塊地段就開始逐漸形成了氣候,這便是早期的謙德莊。

一看這地兒有利可圖,大量的房主也來這買地蓋房收租子,由此也孵化出一批專門把持地面的地頭蛇,只要是開店設鋪的,地頭蛇都要摻和一手,從中漁利。

不出幾年,謙德莊日漸繁華。跑江湖的也來「撂地兒」謀生,據說當年馬三爺的徒弟李文華,就是胖子孫越他姥爺(其實是舅姥爺)當年就在這撂地,倆大子兒都沒人聽……茶館、飯店、煙館、妓院等等場所也開始出現。此地逐漸成為了地痞流氓為非作歹、欺壓良善的罪惡淵藪。當年曾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叫「謙德莊逛一逛,刨去吃喝全是當。」可見亂到什麼地步。

最早這片地方並沒有名字,通稱「開窪」,至於「謙德莊」之名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種說法,是當時的德國租界離此地不遠,租界範圍基本相於現在河西區的大營門和這片兒,出於對德國人的謙讓,故名「謙德莊」。

再一說是由於崇德堂在此占地最多,當地的街長為了討好教會,模仿崇德堂的名字,取名「謙德莊」。

另一說是當時謙德莊大地痞有一對兒哥倆叫李珍、李玉,其中李珍串通了天主教徒,乙個叫王謙富,乙個叫李德寶,取得了崇德堂的六十九畝地產權,於是從王、李名中各取一字,組成「謙德」。

我跟我朋友說了這第三種說法,他擺擺手,搖搖頭:

「扯幾把蛋,哪有取字取當間兒字的,取也取最後乙個字,得叫富寶莊啊,我尼瑪還說是於謙、郭德綱各取一字,所以叫謙德莊呢!」

我說「得了得了,就聽你的,我在這先替你謝謝他倆了。」

談古論津丨席廠下坡

在河北區天泰路和南口路之間,有一條名字特別奇怪的路,名為 席廠下坡 大概在2010年之前,席廠下坡上還有個席廠小學,但先後改名為天泰小學和育嬰裡二小了。小時候一直不明白這條路為何叫 席廠 還以為以前這裡都是賣涼蓆的,我還有個二逼同學說 戲 廠小學是唱戲的 最近發現,此地形成的時間比明成祖朱棣1404...

談古論津丨天津楊柳青年畫為何要用娃娃作主題

一提天津三絕,很多人都知道是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實楊柳青年畫 泥人張 風箏魏也是天津三絕,只不過是民間藝術三絕。而天津楊柳青 蘇州桃花塢 四川綿竹 濰坊楊家埠是中國四大年畫產地,其中楊柳青和桃花塢又有 南桃北柳 之稱,可見楊柳青年畫的地位。楊柳青年畫出現於明萬曆年間,興盛於清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