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 兼顧工作與孩子

2021-09-16 18:08:50 字數 3277 閱讀 7147

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是很多職場媽媽的生活常態。每天大事小事忙不完,只覺得疲於奔命,心裡還不時擔憂無法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亦或是內疚不能像全職媽媽那樣給孩子充足的陪伴,更別提維持自己的興趣愛好了。

然而有一群人,看起來卻游刃有餘,照顧家庭似乎絲毫不影響她們發展事業或愛好。

比如,日本女醫生吉田穗波在全職工作期間生了5個孩子、留學哈佛兩年(期間辭職),還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作家亦舒也是如此,照顧家庭與女兒絲毫不耽誤她寫作,她在50年**了300本書,是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

她們是如何做到的?

在閱讀《深度工作》這本書時,我意識到了她們的共同點——都具備深度工作的能力。如果掌握這種能力,我們是不是也能像她們這樣,不放棄自己重視的任何一方面,活出真正想要的樣子?

在《深度工作》這本書中,卡爾·紐波特介紹了深度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實現深度工作的4條準則。對於職場媽媽來說,有3條最實用的促進深度工作的技巧,下面一一介紹。

職場媽媽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

高質量的工作產出=時間╳專注度。職場媽媽通常不能無限加班,因此,要保證高質量的工作產出,就只能在專注度上下功夫。這也就是我們所提倡的:深度工作。

卡爾·紐波特認為,「深度工作就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公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比如,j.k.羅琳在寫作哈利•波特系列最後一部《死亡聖器》時,為了避免干擾,入住了愛丁堡市中心的五星巴爾默勒爾酒店,在那裡完成了《哈利•波特》的最後一本書。微軟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每年都會設定兩次「思考周」,在這段時間裡,他會遠離繁雜的日常事務(通常是在湖邊小屋),只讀書,思考大局。

作為職場媽媽,我們或許很難像j.k.羅琳那樣大手筆地給自己創造單純的環境,也無法像比爾·蓋茨那樣離開工作崗位一段時間,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其中的核心——嚴肅認真致力於手頭任務的心理。這種全情投入會將我們的認知能力逼到極限,甚至達到「心流」的狀態,從而大大提高產出的數量與質量,並且提公升幸福感。

實現深度工作的3個技巧

1.將深度工作變成一種日常工作習慣

我們小時候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瘋玩了乙個暑假,剛剛開學時,總是很難靜下心來上課。這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暑假的自由散漫時光,儘管理智上想要專注地學習,卻時常會有將注意力轉移到那些膚淺事物上的衝動。因此,需要用很大的意志力去克服這種衝動。然而,意志力是有限的,在使用的過程中會被不斷消耗,就像肌肉會疲勞一般,導致我們最終敗給自己的慾望。

如果把專注地學習看作是深度工作的一種,我們就很容易意識到,培養深度工作的習慣,關鍵在於,要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別設計的慣例和固定程式,使得進入並保持高度專注狀態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卡爾·紐波特在書中介紹了4種深度哲學:禁欲主義哲學、雙峰哲學、節奏哲學和新聞記者哲學。其中,節奏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恐怕是最適合普通職場媽媽的。這種哲學認為,輕鬆啟動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將其轉化為一種簡單的常規習慣。

比如,亦舒婚後要操持家務、要參加各種應酬,為了不耽誤出書,她每天早晨4點就會起床,到閣樓上寫作2小時,然後下樓來給家人和孩子做早餐。這種「設定乙個啟動時間」,即每天都在這個時間開始深度工作的方法,可以降低進入深度狀態的門檻。

另乙個技巧是採用「視覺輔助工具」。比如,你決定每天都要寫作800字。那麼,你完成後,就在日曆上劃乙個大紅的★,幾天以後,這些★會連成一條鍊子,而你要做的,就是不要讓這個鍊子斷掉。這種「鏈條法」將一種簡單的啟發式排程(每天都要做這項工作)和一種提醒你做這項工作的簡單方法(日曆上的大紅★)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工作節奏,讓你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決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時需要進入深度狀態。

2.減少手機和網路的使用

你一天會花多少時間看手機呢?平均隔多久看一次呢?如果做個記錄的話,你可能會被結果嚇一跳。

這些時間,看起來都是無用的碎片時間,刷刷手機,似乎也沒什麼不妥。然而,真相卻讓人大跌眼鏡。史丹福大學通訊學博士克利福德•納斯研究發現,在網上不斷地切換注意力會對大腦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等到你想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

因此,卡爾·紐波特提出了一種可以幫助減少手機和網路使用的簡單策略——計畫網路時段,即預先計畫好你使用網路(或手機)的時間,然後再這些時間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網路(或手機)。這一策略旨增強我們控制自己注意力的力量,從而幫助我們從容地抵擋令人分心的刺激。

我曾經嘗試使用「番茄工作法」進行工作:在乙個番茄鐘(25分鐘)內,不看手機不上網,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之後休息5分鐘,再開始第二個番茄鐘。剛開始使用這種方法時,會覺得,25分鐘怎麼這麼久?!感覺百爪撓心,非常想上網、看手機。可是,一旦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可以提高近一倍。這就是卡爾·紐波特所說的「不要不斷分心,而要不斷專注」吧。

3.減少浮淺工作,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2023年,一家名為37signals的公司做了這樣乙個實驗:將每週5天工作制縮短成4天,並且每天仍舊工作8小時。結果發現,儘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是員工似乎仍然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這是怎麼回事呢?秘密就在於,他們砍掉了很多浮淺工作。

與深度工作相對,浮淺工作是指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往往充斥著各種浮淺工作:收發郵件、打**、網頁瀏覽、整理各種單據、參加會議等等。這些浮淺工作往往並不像看起來的那麼重要。因此,卡爾·紐波特建議,應該減少浮淺工作在我們日程中的分量,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有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實現這一點,即對每一天的每一分鐘都要做好計畫。卡爾·紐波特採取的方法是專門準備乙個筆記本,在每個工作日開始的時候翻開新的一頁。在頁面的左側,每隔一行寫下這一天的每乙個小時,包括普通工作日的全部時間,再將工作日的每一天劃成方格,把活動放在這些空格中。並不是每乙個方格都要安排活動,也可以安排午飯或是休息的方格,關鍵在於利用這些視覺化的方格來幫助自己在時間的推進中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新東方老師艾力發明的「34枚金幣管理法」與上述方法如出一轍。這一方法是指:從早上7點起床到晚上 12點睡覺,一共17個小時,按每半個小時分開,分成34塊,就有了34枚金幣。通過記錄每一枚金幣的用途,讓虛幻的時間視覺化,從而更高效地管理時間。

總之,如果沒有計畫,我們的時間可能不知不覺就被浮淺事務占用了:比如漫不經心地瀏覽網頁,頻繁地檢視郵箱等等,而借助計畫,我們可以確保自己能夠留出足夠的時間用於深度工作。

另一種方法是確定每天結束工作的時間,卡爾·紐波特將之稱為「固定日程生產力」,即確定乙個堅定的目標,在某個固定時間後不再工作,然後在工作中尋找提高產出的策略以達成目標。卡爾·紐波特認為,「固定日程生產力」就好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高懸在工作日上,會迫使我們減少浮潛行為的配額,更加緊湊地安排工作。

作為職場媽媽,我們或許都有過與吉田穗波醫生相同的感受:越是沒時間的時候,想做的事情就越多。無論是工作,還是孩子,哪一頭,我們都捨不得放棄。事實上,也無需放棄。我們要學會的,是深度工作,以及更進一步,捨棄無謂的浮淺事務,活出專注的人生。

你期待的,憑你實現。

深度工作與浮淺工作

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的每項工作任務是浮淺的還是有深度的。那如何評估工作的深淺度呢?一般來講,需要大量專業技能的工作通常是深度工作,因為它既有更多的價值回報,又可以鍛鍊能力。新人通過簡單學習就能很快上手做的不錯的工作,大多是浮淺工作。其次,設定浮淺工作數量和時間,從而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傾注於有深度的工...

深度學習基礎(1) 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 深度學習 通常,在我們接觸深度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神經網路,隱藏層,函式等一系列概念。這些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什麼,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搞清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對其進行一次梳理。所有的概念都可以認為出自 人工智慧 artifici...

工作與學習

在工作與生活中,需要區分一下工作時間工作區與學習時間學習區。工作時間我們需要專注而高效,工作區是乙個熟練技能的使用,熟能生巧,需要在規定的時間段完成計畫的任務,我們需要使用的是已經熟練掌握的技能,並且在不斷實踐中去提高熟練度,在實踐中提公升自己的技巧。學習時間我們需要去不斷接觸自己的未知領域,提公升...